徐海被帶了回來,回來后,他被直接送到了這間醫院里。
醫院有不少空白的模板房間,只要加上家具就能使用。
他所在的單間,除開一張床和廁所,還有一個在其余房間都不存在的廚房。
“他在土壤化。”一個地質學家說道。
說出這個詞的時候,她自己也覺得匪夷所思,更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在人類身上用出這個詞“土壤化”。
她說過土地沙漠化、風化、結晶化但她這輩子都沒想到一個人的病程狀態,能離譜到這種程度。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她一定會把提出這個詞的學生給臭罵一頓。
人類死亡之后,
塵歸塵土歸土只是一種說法。
實際上是被細菌和微生物分解掉,成為自然循環的一部分。
人活著是不會參與這種死后才有的循環的
應該是這樣。
“這是個無菌倉。”旁邊的細菌學家將眼鏡擦了又擦,最后帶上去看了一眼房間的參數設置“這怎么可能呢,不應該啊”
徐海在去過桃元山之后,沒有表現出更多的攻擊性,只是對家務和做飯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因此他所在的房間被裝修成了現在這樣。
在第一次例行的抽血檢查過后,負責他的人,就多了一連串地質學家。
他們抽出來的是血,檢驗結果,卻是泥漿。
最初,他們還以為是機器故障,一個人身體里,怎么可能流淌泥漿呢
好在徐海很好說話,經過商議之后,他們從他身上取了皮屑、毛發,還有用取樣針取了一小點血肉觀察。
得出的結論,毫不夸張地說,如果他們心中的科學是一座大廈,現在已經變成了沙堆。
他的細胞成分與結構,和土壤一模一樣。
但他還能活動,甚至還能運轉。
“還不止如此。”另一個地質學家從實驗室急匆匆趕來,他手上拿著一份檢查報告“他的皮膚,是典型的黃棕壤,成分標準得就和教科書一樣。”
“哪怕我一個研究土壤的都知道,人類的皮膚主要分為三層,分別是表皮、真皮、皮下組織。”這位專門研究土壤的老爺子指著單向玻璃后的徐海,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但是這位這位病患。”
他憋了許久,才讓自己沒有脫口而出樣本。
“他的皮膚,也主要分為三層,但這三層,都是粘磐黃棕壤的三層是均質黃土層、粘磐層和網紋層”
均質黃土層是粉質粘壤土,小塊狀結構;粘磐層粘重緊實;網紋層僵硬、堅實、黏粒含量高。注1
更離譜的是,他的骨頭是沉積巖就連他們做胃鏡的時候取樣的胃部組織,都是巖漿巖的特性。
沉積巖會記錄自然界大部分歷史信息,與人體骨骼測算骨齡基本一致。
巖漿巖又稱火成巖,是由巖漿噴出地表或侵入地殼冷卻凝固所形成的巖石,這一點和胃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注2
他的身體幾乎每一個部分,都能找到對應的土壤或者巖石。
可以說,徐海現在和他名字的三點水已經沒有任何關系了,他整個人就是一堆土,而這堆土居然能以細胞的形態維持生命。
他站在這里,在各位科學家眼中,就是一個活生生的驚悚片。
他們仿佛看到了一個活動的墳堆,這個墳堆還維持著人的形狀,最離譜的是,這個墳堆還能活動。
比起一個人,他更像一座濃縮到達極點的山。
“各位,大家振作一點。”一個科學家發現現場的氣氛有點不對,試圖活躍氣氛,“我們至少沒看到他身上長植物對不對
至少從這一點,我們要相信自己曾經學過的知識,至少在常理上,沒有被顛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