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先生以為教育是一切,他本身就對琇瑩提前放假的安排不滿,他認為孩子們向學,大人們克服一下,時間可以放長一點,等到年末再放,才是最好的安排。
現在孩子們考試連監考的人都湊不齊,這簡直是對這些秦國未來的棟梁的不重視。
于是當天他就帶著張良和無且去找琇瑩,得知琇瑩在王宮議事,又直接殺到了阿政跟前。
彼時阿政琇瑩和李斯,尉繚以及一眾秦臣他們已經議了三個時辰的事了,包括戰事準備兵馬,糧草,國家的邊防,財務,國家教育,還有未來要投入在各個方面的基礎建設。
他們的筆不停的動,各個地方都是沙沙聲音。不少人手中拿著各方的郡守發來的奏書,向阿政通報著整體情況。
阿政點了頭,表示郡守匯報的情況,他派的人已經了解到了。
今年秦國的朝會全部改制,王不聽廢話,所有人不用說一些引經據典的話,直接匯報工作現狀或者是最近的想法必須都附上他們的實際實施計劃。
王確定后,才會被列入國家項目,琇瑩那邊確實了支出后,這邊阿政命令國庫撥錢和人。若是你做官不行,每年的報表都做的一蹋糊涂,直接回家啃老去吧,阿政直接再次派有能力的人去接替你,甚至有時他也會自己接手。
當然目前秦沒有這個問題,郡守們都有著十分的能力和忠心,只是不少郡守年事已高,現在都等著王給派副手過來,他們好放權。
反正現在秦國主打一個王權至高無上,加上王雷厲風行,導致目前在治理方面本就比六國高出一大截的秦更加有秩序了,上下管理更是十分嚴密。
王說了,必要實干,莫整虛的,你說廢話,王不理你甚至送你回家。
因為打仗的事,阿政和琇瑩他們最近一個月都窩在章臺宮中,一天就睡四個小時,醒了洗把臉就接著調動物資,檢查軍備,又要計算從哪里調兵。
由于匈奴那邊地形不熟,幾位將軍更是天天拿著琇瑩聽人描述后畫的圖,規劃行軍路線,生怕一個不慎,對不起跟他們走的士兵。
好不容易大家討論好了,準備下月大軍出征了,結果又逢過年節中央地方匯報工作情況,又熬了幾天。
荀子一進去,幾百個臉白了一個度,眼下烏紫,蓬頭垢面的人齊刷刷的看他。
連見多識廣的荀先生都不由自主地退了半步,娘耶,這是熬命呀
琇瑩坐在左邊首位,頭發亂的不行,東一縷西一縷散在腮邊,見大家停了話頭,才停筆,坐在椅上面無表情的嚼肉餅子。
他身后坐著張蒼,已經無力的倚在他椅背上甩腦袋,琇瑩見狀,掰了自己的餅子,遞給張蒼,小聲的與他念叨,“我早上多拿的,雞腿肉的,帶點花椒,味道不錯。”
張蒼撩開亂蓬蓬的頭發,眼淚汪汪地接了過來,嗷嗚就是一大口,他一邊吃餅一邊小聲含糊道,“公子,這啥時候是個頭啊”
尉繚還有后面的幾個老臣也是倚在椅背上神游天外,忍不住閉上干澀的眼睛,流下了生理性的淚水,你有沒有為什么東西拼過命,他們真的快卷不動了。
王啊,我都五六十了,我再干就不用你拉,直接去下面了。
上首的王上是其中精神狀態稍好的一批,他發絲未亂,目光依舊銳利,見了荀子過來只是揉了揉眉心,讓人給荀子看座,才沉聲道,“先生所來何事”
荀子說了學宮的事,正吃餅的琇瑩咽下了最后一口餅,抹了抹嘴,才起身垂頭作揖道,“先生,抱歉,我是忘了,我現在再安排。”
荀子看他和張蒼倆個吃個餅,吃著吃著就閉眼睡覺了,也實在不忍怪他。
琇瑩旁邊的李斯到底是跟阿政多年的卷王之王,他倆當年批折子能批到半夜,還能接著論勢。這時倒是對著阿政一拜,給出了方案。“王上,不若派支軍隊去學宮那邊吧。”
阿政點頭允了,派了秦王宮的守衛跟著荀子去往學宮。
這個學期的咸陽學宮的第一次大考終于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