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收回來,他們在想辦法。
琇瑩現在在想著用墨家給他修的烤糕的窯洞來烘糧食,他為此付出了一小袋糧食,他忍痛將其潑了水,放在了袋中,后放置在窯中,雖然因為溫度太高,所以效果一般般,但是烘了半天,也是糊了一半。
跟在他身邊的墨家人受了啟發,當天就在梁山宮搭了個更大的窯洞,開了大口,溫度比這更低。烘的雖然慢,但是真的效果不錯。
琇瑩當天就上奏了他哥,給墨家會制窯的都給踢過去了。
咸陽還在下雨,一直是烏云一片頂在頭頂,災情依舊沒有絲毫緩解,好在黃河勉強被鄭國控制住了,琇瑩和阿政也是松了口氣。
又半月,王翦將軍傳來了消息,他取下了南陽,韓王安愿歸降。
阿政讓人將韓國的一半糧食連同韓王安以及韓國的大貴族一起帶回來,剩下的五成用作軍需,讓王翦繼續攻魏。
他劃韓為穎川郡,派了內史騰去做郡守,安穩民生。
琇瑩派了一堆已經清楚如何分地劃土的他手底下的小吏也跟著去了。咸陽學宮正在災實習期的在秦韓邊境的小吏也分了一半入韓。
王既令下,琇瑩便協助李斯叫停了秦國的修路工程和其他項目支出,全力支持此次攻魏。
除了十幾條幾乎修完的路以外,其他的現在全修不成了,包括匈奴那邊的路。匈奴那邊太復雜了,只有前半截可以勉強用水泥糊上,后面的全要手動開路。
琇瑩現在的意思是足夠平坦,就直接扎幾個木橔子,指一下路得了。
在后期遷了秦人,在聚集的地方建幾條道得了,現在還是省點錢吧。
韓國到秦的路等雨停了再說吧。
琇瑩甚至還想讓他哥停下修皇陵的工程,這個從他哥十三歲開始修的陵廢人又費錢,他覺得先停一下,等著這邊糧啊,人啊,都充足了,或者等路都修完了,再修也不遲啊
章臺宮中,阿政問李斯,“姚賈已經到齊國了嗎孤與建乃友,齊秦百年同盟,孤贈給齊王的珍寶都帶了嗎”
李斯俯首一拜,“姚賈先那魏使入臨淄,王上放心。”
阿政點頭。
他們在此時在農收時強行攻魏,就是要搶他們屯的糧食,讓秦人今年不至于餓死。
因為琇瑩今年計算的冬麥調整,是將秦國東邊和趙國所有的冬麥都要收走,他們必須湊齊秦國現在兩成的缺,哪里可以,唯有打仗可以快速搶糧。
秦軍出征是耗糧,但是若是收回便是他韓魏一國的糧盡歸囊中啊
秦國庫的糧因為上幾年的天災,其實剩的不多,但若是攻下魏屯糧的城,濟兩國之糧,這樣國庫還能留些存余,方便下個災年。
韓國跪得很快,舉國之糧已經運到秦了,已經可以緩一口氣了,可它太小了,它的糧只夠緩一時之需,若要屯糧,必須打下魏國。
但不可以拖,一兩年還可,若是拖個四五年的,若秦國還有災,糧線供不上,秦必敗矣。
他現在更擔心的是若此戰勝,便是三晉已盡入囊中,為了防止秦的贏面擴大,那么其他三國一定會全力支持魏國負隅頑抗,力求合力抗秦。
秦可以一戰,但是這一定拖長時間,會死更多的人,這并不是他想看到的。
秦人很好用,琇瑩說是這是優質的人力資源,要珍惜。秦人是他各種方案的基礎和實施者,所以應重視。
那么韓人先餓一餓吧,應該也餓不死
他完全不知道琇瑩已經開始想著要停建他的墓,并且還加班做了報表,準備來說服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