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看陳相的女兒陳蘭霜,夫君謀逆喪命,娘家不僅不說接她回府,還將有傷在身的陳蘭霜送去了洛陽親戚家,竟像是看都懶得多看一眼似的。
沈晗霜自幼被家中疼愛看重,即便同樣去了洛陽,那邊的明家人應也不會讓她的日子難過,她的處境應會比陳蘭霜好些。
但這也終究不是什么體面的事情。不然她何須避去洛陽
原本不少人還等著看,想知道沈晗霜會不會后悔與新太子和離,錯失太子妃之位。
如今沈晗霜去了洛陽,她們便也只能暗自猜測一二了。
洛陽城中。
沈晗霜還不知道長安瘋傳的各種或真或假的猜測。自抵達洛陽那日起,她便過得十分順心,除了想起沈府的家人之外,她很少會想起長安城里的人和事。
外祖母年紀大了,卻還是很喜歡熱鬧,總是帶著沈晗霜和明姝雪一起,今日去看望這家老姐姐,明日去那處新開的茶樓里嘗一嘗新茶點。
不像隔輩祖孫,倒像忘年交的三姐妹似的。
沈晗霜在洛陽城里也有幾位自兒時起便相識的閨中密友,不和外祖母一起時,沈晗霜便會被她們邀去各處游玩,日子過得很是愉悅輕松。
長安城中的往事正離她越來越遠,沈晗霜也順其自然。
而她不知道的是,祝隱洲很快便要來洛陽了。
祝隱洲出發去洛陽的前一日,循禮進宮向父皇和母后辭行。
皇帝叮囑他公事要盡心,私事也不要忘了。
玉牒已改,沈晗霜和祝隱洲和離的事情已成定局,皇帝不好出面干涉,便只能由祝隱洲自己處理。
皇后當時不曾多言,只在皇帝有事先行離開后,將祝隱洲留下,又屏退身旁宮女,單獨同他說話。
“我不過問你的公務,只問私事。”
和對待祝尋時一樣,皇后并未對祝隱洲改口自稱“本宮”。她還注意到,皇帝在兩個兒子面前也未自稱“朕”。
似乎他們雖改換了身份,卻仍只是這兩個兒子的父母。
“此行去洛陽,可有晗霜要同你和離的緣故”皇后聲音溫和,開門見山地問道。
祝隱洲如實應道“有。”
聞言,皇后輕聲說“你打小便是個有主見的孩子,從不用我和你父皇擔心。”
“這次你能將晗霜接回家來自然好,但有些事,我放心不下。”皇后欲言又止。
祝隱洲此行并非為了將沈晗霜接回,勉強維持這樁她不想繼續的婚姻,他只是想知道她要和離的原因。
但他沒有解釋,只神色如常道“母后但說無妨。”
皇后面色擔憂,問他“你可知為何你們成婚以來,我從不曾過問子嗣一事”
祝隱洲心神微頓,緊接著便聽皇后繼續道“因為晗霜不想要孩子,她一直都在服用避子湯藥。”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