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那過于亮眼的體育成績單下,家里人最終還是點頭默認了他有成為體育巨星的可能。
畢竟他的父母都還年輕,體育競技再怎么堅持最多也就是三十歲以前這幾年,以他的家庭情況父母完全可以等到他三十歲以后再回來學習打理家里的生意。
然而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或許真的就是他的天賦過于亮眼,天妒英才之下就在他本可能以還不滿16歲的年紀代表國家出戰亞運會時。
在亞運會備戰期的前三個月他的手臂第一次出現了問題。
那個時候的他還下意識的以為是自己的訓練過于勞累。
從小體格健壯,且在身高發育上遠超同齡人的他完全沒有在意這其中的問題。
然而也就是因為他的忽略,他的手臂隱疾在不知不覺間出現了惡化,以至于在亞運會前最后一個月的集中訓練中,手臂隱疾徹底的爆發出來的他直接在一次接球過程中,伴隨著手臂的脫臼入院。
那一天,原本所有的人都以為她只是簡簡單單的脫臼。
脫臼這兩個字在練體育的職業運動員眼里其實很多時候都并不太會被重視。
在他們眼里只要不是什么骨折或者韌帶拉傷斷裂這種直接讓人動彈不得的問題,脫臼什么的只要接上去就好。
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么一次的脫臼,這位原本被國內看作球壇未來頂梁柱的少年,他的職業生涯就這么直接半路夭折。
他的右臂在那次過后開始出現了習慣性脫臼的問題,他原本極為自傲的平衡感也在那一次過后徹底消失。
明明是可以在球場上迅速橫向走位飛奔的人,卻硬生生變成了平日里稍不注意便可能平地摔的"呆子"。
在這樣的打擊下他有找過國內外的各路醫生。
他的脫臼問題雖然每一次醫生都能夠很好的幫他復位,但用不了多久他便可能會在不知哪一次的日常訓練或是比賽中,再次出現手臂突然脫臼的問題。
而新垣柚的爺爺便是他在幾乎放棄的時候最后的嘗試。
中醫,講真在那個西醫被廣泛認可的年代,刨去日常的養生需求以外,一個病人在發病以后來看中醫,大多都已經是西醫醫生勸其不要過于"執著"的時候。
那個時候的池嵐也是這樣,甚至他之所以來找醫更多的也不是為了想要重回球場,而是想要問問有沒有辦法可以讓他的日常生活盡可能少受脫臼問題的影響。
他甚至有考慮過像武俠小說里那樣學習自己接骨復位的可能性。
年紀輕輕的他并沒有對中醫抱有太大的期待,但出人意料的是新垣柚爺爺雖然沒能幫助他重回賽場,但卻也大幅度的幫助他實現了一定程度上的"康復"。
在康復后,只要日常注意保養,在不進行網球這類高強度關節活動的情況下,他幾乎可以做到不再受脫臼問題的影響。
這樣的結果讓他有時候不禁開始幻想,如若當初他選擇在剛剛發病時就找到新垣院長。
多問問多看看,哪怕不相信也至少兩邊觀察一下的話,是不是他還有著重回賽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