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這才放心地點點頭離開睡覺去了。
只是他睡了,他教練可就睡不著了。
頂級的運動員是有門檻的。
為什么有的人毫不費力就能跑到十秒以內,有的人卻一輩子都達不到這個成績。
人的身體素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有精神層次的門檻。
百米短跑雖然只有短短一百米,但是這短短的距離就可以挑戰到人類的極限。
而人類的極限,永遠不是只有一道的。
就像是長跑,在跑過某個坎兒之后,身體會重新充滿力量。而短跑,其實也是一樣。
身體在短時間內爆發出大量的體能消耗,在各個部位極度缺氧的情況下,身體會自動給你設下一道警戒線。
但是如果精神力無比集中,且繼續奔跑的念頭無比堅定,就會越過這道身體給設置的門檻,抵達到下一步的境界。
所以,專業的,頂級的短跑選手都管這種狀態叫做界。
界是劃分優秀職業運動員和頂級運動員的分界線。
現在整個國家隊只有仲子路摸到了一點邊。
沒想到派克這么小小年紀,竟然也摸到了邊,這實在是讓人震驚。
怪不得之前怎么訓練都沒有什么明顯的進步,估計就是要跨過這個分界線,派克才能大幅度成長了。
魏洋洋左思右想睡不著覺,第一天早上六點,太陽還沒升起來,他就爬起來去找楊勝了。
剛睡醒的楊勝被他嚇了一跳,在聽到他的來意之后,表情也馬上變得嚴肅起來。
兩個人連早飯都沒吃,坐在屋里聊了一個多小時,這才決定好派克的訓練菜單。
第一步,還是要打好基礎,只有派克的身體做好萬全的準備,到時候他跨過去的時候才不會太過危險。
第一步,積攢大賽經驗,讓派克在壓力中逐漸領悟進入界的感覺。
每個人的極限都不一樣,這種事情雖然是短跑界里心照不宣的事情,但是目前連世界最頂尖的運動學者都沒有確定到底人體存不存在這樣的一個界限。
每個人的界都需要靠自己去摸索,他們教練也沒法教哪一步算是一步,只能給運動員打好基礎,保證他們能順順利利“破繭成蝶”。
“沒想到啊,這個孩子也到了教練教不了的地步了。”楊勝有著唏噓道。
“是啊,不過想想派克這幾年的成績,確實應該也到了他的極限了。十幾歲就能跑到奧運a標,也是不容易。多少人一輩子也到不了a標啊。”魏洋洋也說道。
派克說出自己的煩惱之后,發現
自己的訓練菜單并沒有什么變化,還依舊是天天在打基礎。不明所以的他還找了魏洋洋談了談。
經過了一個小時的談話,派克才明白他所謂的狀態是那個什么界。
其他的都沒聽懂,他只聽懂了一個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