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的事情暫時告一段落,我們之后再說。現在終于可以講到衛國的公子州吁之亂了。在公子州吁之亂的最初,我們首先要提到一個青史留名的美女。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干嘛,中間那兩句不是我不會背,是我擔心你們不認識字好吧,還發彈幕嘲笑我。
總之,這篇碩人基本上是最早的描述美女的文學作品之一了,大家肯定都聽說過。而這首詩描述的對象就是齊莊公之女,衛莊公之妻,莊姜。當然,就像我前面說的,莊姜只是后人對她的稱呼,畢竟“莊”是她夫家的謚號。
唔,女性的這種指代稱呼并不一定是出自丈夫,雖然我們講到現在武姜和莊姜都是,但馬上就會提到反例,也就是衛莊公的另外兩個配偶,戴媯和厲媯,她們都是陳女,媯姓,但是戴和厲二字就是出自她們自己了。
空間里的四人毫不意外地看到了莊姜的出現。畢竟是舉世皆聞的美人,一顰一笑都著實牽動人心。她神色冷淡,不論是死后奇異的經歷還是眼前的幾人都沒有讓她有所動搖,只是行了一禮,一人坐到了距離較遠的位置。
莊姜美而無子,這是史書明確寫下的內容。但是不同于后世的“七出”,先秦的君夫人們無子幾乎是常事,這并不會影響他們的地位,不論是誰即位,她們依然受到新君的尊重。
于是衛莊公從陳國又娶了厲媯回來,史記里稱齊女和陳女都為夫人。但是考慮到漢朝的時候語義已經有所變化,比如劉邦的戚夫人并非正妻,再加上娶厲媯的時候衛姜也沒死,厲媯大概率是非妾的側室身份。
好,又到了痛苦的科普環節,先秦的婚姻制度呢,是存在實踐和理論的差距的。比如三禮或者三傳有可能會說,不許再娶,不許以妾為妻,娶一女要陪嫁八媵,但是現實,比如從左傳里看可能并不是這樣。
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個時期提到妾,通常身份卑微;而除了夫人之外,諸侯仍然有地位較高的其他配偶,比如左右媵。比如夫人無子的時候,是會按其他配偶的地位決定兒子的繼承權優先等級的。
妾這個字從金文來看其實本身也是女字上面有一個枷鎖,是女奴隸的意思。當然,我們的先秦時代其實今天看來并不能稱為是標準意義上的奴隸制社會,因為從事生產的人并不以奴隸為主,主要存在的還是家務奴隸。
扯遠了,我們剛才提到娶一女陪八媵的制度,這個制度確實存在,但是不知道媵的具體人數。理論上是一女以及她的妹妹和侄女,再加上和這位女性同姓的其他國家的兩位女子以及她們的妹妹和侄女,一共九人。
據說這個制度是一來是為了后宮穩定,二來是為了避免只娶一家的女人萬一有遺傳問題生不出來。都有文獻記載,至于真真假假大家看著辦吧,禮制這種東西,呵呵,如果有人學歷史,建議大家離禮制史都遠一點。
“歷史”莊姜輕聲自問,又很快得了答案,“原來我亦有幸名留青史,但愿不是因為教子無方。”
息姑的表情微妙。魯國和齊國世代通婚,魯國公室中沒有幾人不流著齊女的血脈,所以嚴格來說他和莊姜血緣關系也并不遠。
然而看看旁邊的母子倆,以及表兄弟二人,息姑放棄了主動與莊姜交談的想法。畢竟對方看起來對他們也實在不感興趣。
不過就他方才所聞,莊姜的名字出現在史書,恐怕除了美貌的原因之外,確實是與公子州吁有關,也的確算是她的兒子。她的愿望恐怕要落空了。
厲媯被娶回來以后其實生了個兒子,不知道母親如何,反正兒子應該是夭折了。而厲媯的妹妹戴媯,應該就是她的陪媵,也生了個兒子叫做完。這個孩子被交給了莊姜撫養。
史記這段的說法其實和左傳矛盾很多,比如它說完的母親死了他才被交給莊姜,但是左傳并沒有提,而史記索隱這個三家注之一甚至寫到完被州吁殺死后,莊姜送別戴媯回國,詩經燕燕于飛描述的就是這件事。
又問我三家注是啥,史記三家注就類似春秋三傳,應該是索隱、正義和集解。ok懂了吧,那我繼續。
再比如說史記寫道完被交給莊姜后被立為了太子,雖然交給嫡夫人撫養可能確實有這個意思啦;但是左傳接下來寫石碏勸諫衛莊公的時候,說的是請衛莊公立州吁,也就是說太子之位未定。
不過這種細枝末節其實也不是那么重要,反正可以確定的是莊姜無子,完是她的養子。現在問題來了,公子州吁是誰。左傳稱他為“嬖人之子”,可以確定的是生母地位很低,然而他意外很受衛莊公寵愛,手中還有兵權。
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衛莊公這個人很講規章制度,他雖然寵愛公子州吁,后來即位的還是公子完。這就很造孽了。
衛國的上卿石碏曾經勸他立州吁為太子。石碏說,如果你立州吁,他現在的放縱驕奢都不是問題,但如果你不立他,他心里有落差,以后勢必給新君招致禍患,一定要趁早處理。可以說非常苦口婆心,然而沒用,衛莊公不聽。
石碏自己也很自閉,他兒子厚還和公子州吁交好,禁止了也沒用。好吧,老板也不聽,兒子也不聽,怎么看都要大禍臨頭了,那我先跑行了吧。所以等到公子完即位,石碏當場跑路,告老還鄉了。
不過別以為老頭沒用,他還沒殺青,人家老當益壯。公子州吁之亂到目前還只是前因,具體過程要等下次直播再說了。其實真正州吁在位的混亂期很短,雖然他在位的時候真的沒少搞事情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