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公九年和十年都沒有什么有趣的事件,一直在打仗。不過盡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看看這種列國紛爭時代,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究竟有多復雜。
先放前提,齊魯世代通婚,魯宋至少在魯隱公的上一代通婚并且有盟約,宋鄭世有矛盾,衛鄭也有積怨。當然這種積怨不是那種你死我活只是關系不太好。在齊魯宋衛鄭這五個國家中,魯、衛、鄭都是周同姓之國,齊國姜姓,宋國子姓。
上一年和上上一年我們都提到套娃看起來結束了,說實話我也以為結束了。直到我又往后讀,發現他們又雙叒叕打起來了。
“利益之爭,又及不傷筋動骨,征戰亦是尋常。”息姑默默發出一條彈幕,繼而松開手感慨道,“然如鄭公這般善戰多戰,終究還是少數。”
“鄭畢竟立國時日尚短,若想與諸位平齊,總是要用些手段的。”寤生答得毫不心虛。
大爭之世啊,這方面戰國還是要比春秋喪病得多了。春秋還可以說不傷筋動骨,戰國那是大把的死亡人口。孟子有句話叫“春秋無義戰”,其實戰國更沒有,這句話主要強調只有周王才有資格討伐諸侯的正當性。到戰國,周王是什么
聽到這里,公子忽走上前去按下按鍵,問道“若無周王,誰人為天下之主”
他是在場眾人中停留在王畿最久的人,耳濡目染之下還是沾了些對周王的禮節性的尊重。事實上雖然不論是息姑、寤生,還是武姜和莊姜,都對周天子并沒有多在意,但也沒有人想過要顛覆周天子的地位。
以下犯上和取而代之,終究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戰國有七雄,七雄并于秦,但秦二世而亡。你問我天下共主是誰,我只能掏出一句山口山的經典臺詞來給你解答,“王權沒有永恒”。
視頻上的女子自然看不到空間里她的觀眾們收縮的瞳孔,她翻了翻手上的書,準備正式開始今天的內容。
可惜她的聽眾,至少是空間里的這幾位,怕是暫時沒有心情傾聽了。畢竟,誰也沒能想到,最終的勝利者竟然會是默默無聞的秦國。但是二世而亡這一點,同樣讓他們難以想象。
隱公九年第一仗,伐宋,理由是“不王”。“王”是四聲動詞哈,就是說宋公不去朝見周王。動手的是鄭莊公,作為周王的左卿士,我今天就要為王上討你這不臣的賊子
大哥,你還記不記得你割的是誰的麥子和禾,記不記得你自己也就去朝見過一次周王,記不記得你還把周王賞賜的許田和魯國交換了當然,腦子只要沒問題肯定記得,所以這也就是一個借口,打著周王的旗號伐宋罷了。
下次再也不相信你們簽和約的有效期了。
但是這次這個大旗扯得實在太好了,鄭莊公不但自己要為周王討伐宋國,還把這事兒昭告天下,召集十八路諸侯一起討董,不是,討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