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宋國呢,本來魯國還是有可能幫一把的,好歹也是姻親。但是宋國被攻打的時候,惦記當年魯隱公因為使者的一句話不出兵,根本沒有把這件事告知魯國。于是魯隱公怒得更嚴重了,直接把兩國的使者來往掐斷了。
這個問題在于,雖然宋國被討已經人盡皆知沸沸揚揚,但是你不來告訴我,我就是不知道。將本國的重要事務告知他國,本就是這個時期國際交往的重要準則,比如內戰,比如國君的即位、婚姻、死亡等,都是必須要官方交流的。
以衛國和晉國的內戰為例,衛國的公子州吁之亂是被記入春秋的,但是隱公五年提到的晉國曲沃和翼的內戰卻未見于春秋。晉國內戰這件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足以被魯國國史記載,卻是由左傳補充,就是因為沒有來告。
秦國一統已是他死后不知多少年的事情了,何況鄭國既然在他之后已經衰落,恐怕連與秦國相爭的機會都沒有。下次找到機會倒是可以問問所謂的戰國七雄究竟是哪七國,膽敢如此號稱。
想到這里,寤生挑挑眉,順勢接著小瘋方才講到的內容問道“真的是為宋公不來告而怒”他頓了頓,又投給息姑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不是因為宋國已成眾矢之的”
息姑沒有理會他,倒是彈幕飄過了與寤生所說相同的猜測。
有沒有可能魯隱公只是找個借口不去幫宋國,畢竟鄭莊公扯的這個大旗真的名正言順難以反駁嘛,應該是有可能的吧,從邏輯而言說得通。畢竟誰愿意做賠本的買賣呢,這事兒明擺著宋國理虧。
不過話說回來,鄭國現在這么扯大旗,遲早被扯回來,這借口實在是太現成了,基本沒幾個諸侯在這時候還老老實實地朝見周王。所以說天子是多么好用的一面旗幟啊,難怪日后齊桓公要挾天子以令諸侯。
說到召集各路諸侯一起討宋,事實上等到隱公十年的時候,只有三個國家沒有參加,即衛、蔡和郕,第三個可以無視。包括齊魯都參與了對宋國的討伐,這兩個國家和鄭國也是討宋主力。并且與十八路諸侯討董不同,他們取得了勝利。
勝利之后當然是要分贓,啊,不對,不能說是分贓,畢竟鄭國這叫“以王命討不庭”。甚至鄭莊公很有仁德之風,取得了宋國的土地以后,自己都沒有要,而是將兩塊地都給了魯國。
我只是為王上分憂,因為王上的命令才去討伐不朝于朝廷的宋國,怎么能在戰勝后占有宋國的土地呢不然豈不是顯得我另有所圖,而不只是為了王上盡忠對不對
武姜聞言笑出了聲,甚至一時沒有停住。她雖然不懂什么叫茶里茶氣,但實在是被小瘋這模仿寤生心理活動的話逗樂了。寤生自然不會這樣講話,可說到底他所表達的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就連自從出現就一直有些沉默的公子忽也露出些許笑意,但立刻被他抑制了下去。那畢竟是他的君父,還是不適宜太過放肆。
寤生的臉黑了一瞬,畢竟為君多年,哪怕氣度修養都還不錯,他還是有種被冒犯了的感覺,尤其是旁邊母親和兒子的反應他都看在眼里。
然而他早就試過了,他們根本無法與熒幕中的女子接觸,唯一的交流方式就是那個按鍵。他難道要口出污穢之言嗎怎么可能。
隱公九年的第二場戰爭,應該是發生在第一場的備戰途中,是鄭國附近的北戎入侵鄭國。這些民族怎么說呢,我們之前說了,從血緣上未必很遠,只是文化比較落后,所以他們也雜居在中原,特征就是時不時和鄰居打打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