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翚當然不會坐以待斃,然而同為魯國公子,接受的也是同樣的教育,在息姑先出手的情況下,他的反抗明顯有些艱難。若說他們生前可能因為一帶兵、一坐鎮或許實力有所差別,然而在空間里,大家都是巔峰時期的狀態。
且諸侯本也是會帶兵征戰的,絕非手無縛雞之力,又困居宮城、高居云端之人。
眼見著一番角力之后息姑占了上風,還未待他做出什么,莊姜的聲音突然在他耳邊響起她步履輕盈,不知何時便悄然走了過來。
“我等本已亡故,此乃死后之所,你再殺他也無甚益處。”明明是為公子翚說情的話,在莊姜口中卻好像輕飄飄地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去,沒有蘊含絲毫情感。
息姑突然收手,看公子翚扶著墻不停咳嗽,頭也不回的回應道“我自也未打算要他性命。”
公子翚臉上卻勉強掛上了笑,他斷斷續續地道“多年未見,君上還是如此心慈咳咳手軟。”
公子翚的挑撥既然成功了,他就要開始琢磨怎么才方便下手。首先,在國都謀害國君這件事不太現實。直接派人動手的問題在于,公子翚在魯國還算不上一手遮天;而毒藥可不像小說里那么神不知鬼不覺。那就只能挑國君外出的機會。
如果是出征時動手,國君作為軍隊的旗幟,一旦死亡會影響全軍士氣。而戰爭的勝敗會影響整個國家,公子翚是想當執政,也想魯隱公死,但他絕對不想魯國淪為戰敗國。
不過他確實找到了機會,這個機會說到底還是拜鄭國所賜。我們之前說過,魯隱公年輕時曾因戰敗被俘虜到鄭國,他是通過賄賂拘禁他的尹氏大夫才逃回來的。而這些賄賂條件中的一個很特別,是后世基本不會有的條款。
尹氏要求魯隱公從此供奉他們主祭的一位神明或者是祖先,叫做鐘巫。魯隱公逃回魯國以后,居然也一直信守諾言,每年都要祭鐘巫,我們今天可能很難想象。所以當時人認為對神許下的誓言確實是需要遵守的,否則會有災禍降臨。
“這是在說些什么。”明明可能被損傷了咽喉,公子翚還是嘶啞著嗓子道。聽到“鐘巫”二字,他已是若有所感,眼中劃過一絲恐慌。
這本該是個秘密
公子翚不后悔做出弒君之事,卻并未想過此事會流傳至后世,落到人盡皆知的地步。公子州吁弒君且亂政,但他絕無此意他只是想保全自己的性命、名聲、尊嚴和榮華,從來沒有想過篡奪魯君之位
他難道有錯嗎
為什么會有人在此講述又為什么他會在這里見到早已薨逝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