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鄭國在他生前尚且不是楚國有能力觸及的目標,他還沒那么貪心。所以熊通更關注的是,那位據寤生所說來自后世的女子所說的“若敖氏”。
斗伯比早已改稱斗氏,若敖為他楚國先君,固然亦是斗氏先祖,卻也無稱之為若敖氏的道理。況且聽她言下之意,似是整個若敖氏在楚國都很是顯赫
寤生發現了熊通的疑惑,為表友善,他向熊通演示了彈幕的發射方法“敢問若敖氏為何”在看到熊通投來的深沉目光后,他笑道,“我等已是死者,生前恩怨自是一筆勾銷,況楚國不曾與鄭生過齟齬,且夫人之間甚至有親。”
熊通接受了他的好意,點頭以表認同。
若敖氏啊,若敖是楚國早期的一位國君,他的后代中有一支雖然與楚王一脈血緣比較遠了,但是出過不少杰出人物。甚至有段時間楚國令尹,也就是別的國家的執政、太宰這種官職,都全部出自這個支脈,是楚國非常顯赫的一個家族。
盡管意識到可以與影像互動,熊通也沒有試圖自己再去問什么。他自認為已經為楚國做了一切努力,若是后代楚王無法處理與親族之間的關系,也只能說是他們的無能,是他們不配為王,與他當是全然無關了。
斗伯比提出的這個建議其實是針對隨國少師的,因為少師這個人呢比較傲慢,這個示敵以弱的計劃剛好能夠擊中對方的好球點。但是另一位大夫并不認同,他覺得雖然少師比較蠢,但是隨國有季梁在,這個計劃不會成功的
季梁是隨國的賢者,大概就是那種既有名望,又有智慧的長者,通常來說估計血緣地位也不會太差畢竟是血緣貴族時代。如果有他阻攔隨國國君,這個計劃確實不會得逞。
但是斗伯比很懂人心,他說這個計劃圖的是日后起效,他認為少師是隨侯的心腹。遲早有一天,盡管季梁影響力不小,隨侯還是會打心底更信任少師的話。到那時,楚國就能成功離間漢東各國的聯盟,一舉拿下這片地盤。
不管斗伯比的計謀能不能生效,最終楚武王都決定相信他。于是故意在削弱了軍隊戰斗力之后,楚軍將少師迎入了軍中。而少師也非常給面子,回到隨國軍中以后直接跟隨侯建議去追擊楚國,隨侯也對此很心動,幾乎就要同意了。
這種看到木樁還往上撞的傻兔子不多啦。
“并非是傻,只是傲慢。自以為隨乃姬周正裔,瞧不起楚這蠻夷子男之國。”熊通的聲音中沒有憤怒也沒有厭惡,只是無比的泰然自若,甚至有些惋惜,“若季梁愿入我楚國,寡人愿以左尹之位待之。”
“為何不是右尹”允難得生出好奇,“難道是為了留給那位斗伯比”
熊通看向他,語調微微上揚“斗伯比為我族人,自當為令尹,怎可在外人之下。”他略一沉吟,意識到了些許異樣,“于我楚人而言,左為尊,右為次,難道他國并非如此”
“我等以右為尊。”寤生答道。
可惜啦,雖然兔子自己很傻,但是有聰明人在,就是那位賢者季梁。他用一大段話,成功勸諫了自己的君主。當然,一次勸諫成功,不代表第二次也能成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