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不好意思,寡人忘記了,那時楚君還活著。”他瞇著眼睛笑道。
熊通的脾氣倒是意外地不錯,甚至連臉色都沒有絲毫變化,仿佛沒有聽出馮在故意撩撥他的情緒。
接著是允走上前來,他的問題并不是在場的人可以解答的“魯恭王是誰”
魯恭王呢,是漢景帝劉啟的兒子。漢朝前期吸取了秦滅的“教訓”和周朝的“經驗”選擇郡國并行,魯恭王劉余的封地就在周朝的魯國故地啦。所以他才會有去毀壞孔子舊宅的機會嘛,畢竟孔子是魯國人。
盡管小瘋看不到,允還是默默點了點頭,隨即把位置讓了出來。
“為什么不問問焚書”原本依偎著莊姜,自從與魯侯允對峙之后便不曾開口的文姜突然對自己的丈夫道。
允目不斜視,卻還是回道“你可以自己問,我不想知道。”
文姜輕哼一聲,重新把自己好好藏在了莊姜身后。她知曉自己的名聲不太好,且很難與發瘋的魯侯允抗衡,所以她必須在自己的兄長前來之前盡量保持低調。
說到底,魯侯允的死,固然有她的一份,但是由諸兒來解決才更合適。
接下來的這件事與楚國有關,是說巴國派人訪問楚國,想要楚國幫忙促成巴國和鄧國交好。這句話沒前沒后的,所以我們也不知道巴國和鄧國究竟之前是完全沒建交,還是陷入了敵對關系,才需要楚國幫忙。反正楚國是答應了。
然而鄧國很不給自己姻親面子,把楚國派來的向導和巴國的使者都殺了,然后搶走了他們帶來的慰問品。準確地說,犯下這一樁事兒的不是鄧國人,左傳寫的是“鄧南鄙鄾人”,大概要么是附屬國,要么是國內有一定獨立性的城邑。
所以看起來好像并不是鄧國對不對當楚武王派人去找鄧國問罪的時候,鄧國并不認為自己有錯,也可以理解為鄧國覺得這件事和自己無關,自然拒不認罪。問題是,楚國派兵攻打鄾的時候,鄧國又派了兩位大夫領兵前來幫助鄾。
行,我們還是可以為這件事找個借口,畢竟鄾在鄧國南部,考慮到此前的許國之于鄭國的作用,唇亡齒寒,鄧國相救也說得過去。然而三次進軍失敗都不退兵,也太盡心盡力了,最終被打得大敗。竹書紀年更是明寫“楚與巴伐鄧”。
果然還是鄧國主觀故意的吧。唉,姻親,實在不靠譜啊。
馮扭頭瞧了一眼文姜和允,難得抬手藏住自己克制不住的笑容。說實話,姻親之間戰場相見其實不奇怪,但是鬧到殺死對方國君的終究還是少數;何況還有背后的故事,就顯得格外有趣。
但他不想挨打,所以還是勉強遮掩了,畢竟魯侯允看起來就脾氣不太好,不像其他人,都還要顧忌面子。
再就是很雞毛蒜皮的事情了,虢公帶領幾個小國出發伐曲沃,沒有記載勝敗,估計基本是無功而返。然后曹國的太子來魯國朝見,這里有一個小點,就是諸侯之子其實也可以稱世子,不過春秋通常用世子,左傳一般寫太子。
曹國太子被魯國以上卿之禮款待,當酒端上來,樂曲響起,就是時候大吃一頓了。古人說過,“當食忘憂”,結果他嘆了口氣。嘆氣其實無所謂,問題是在這個時候嘆氣就又是不祥的預兆。果然,下一年,他就死了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