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首歌之所以能為人們傳誦,甚至這個故事在今天都讓人感到唏噓,當然有它的道理。兄弟倆體現的是一種非常純粹的感情,他們的行為絲毫不考慮利益,完全沒有一點點人性的自私,甚至可以說是反人性的。
可正是這種絕無私念的赤誠,讓今天恨不得把所有感情都像交易一樣一筆一筆結清、兩個人之間不能存在任何虧欠的我們,感受到一種非常樸素的震撼。這也是為什么明明“圣父”都快成貶義詞了,大家依然會覺得公子伋和公子壽十分可惜。
只有一個人做好人,吃大虧,會讓人覺得他傻;然而兩個好人雙向奔赴,互相心甘情愿為對方付出,直到犧牲性命只會讓人覺得,很好,他們兩個都值得。當然,渣爹最不值得。知道公子壽也死了之后,衛宣公轉頭就立了公子朔當太子。
“她似乎很贊賞壽的選擇”宣姜露出疑惑之色,“可他們一樣傻,分明可以兩個人都活著。”
莊姜呼出一口氣“在沒有其他選擇的前提下贊賞罷。畢竟如若衛侯晉執意要取他性命,而他不想后半生隱姓埋名、東躲西藏,也確實無路可走。”
修長的食指點了點妹妹烏黑的鬢角,文姜半是玩笑半是譏嘲地對宣姜道“說到底若不是你,他們父子可能真不至于走到這一步。”
“從他強奪子妻的那一刻起,除非我如姑母那般無子,否則便不可能善終了。”宣姜嗤笑一聲。
公子伋和公子壽都死了,他們的老師左公子和右公子自然很不樂意,尤其即位的還是公子朔。所以他們掀起了一場叛亂,這就是桓公十六年,衛惠公出奔齊國的緣由。接下來二公子立了公子伋的母弟公子黔牟為新衛君,新君沒有謚號。
因為這場衛國的內亂
還有后續,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看到蛛絲馬跡。比如,衛惠公逃去了齊國,齊國,是他的母家;而之前的各場戰役中都可以發現,衛國是唯齊國馬首是瞻的。不像別的國家,立場那叫一個左右橫跳。
再然后公子黔牟為什么沒有謚號呢當然是因為他不被衛國承認啊,州吁也沒有謚號,在衛國的正統觀念里他們都屬于亂臣賊子。也就意味著接下來衛國依然是從衛惠公這一支往下延續的,事實上他確實復位了。
最后,宣姜她干了一件很讓人生出八卦之心的事情。她,借助齊國之力,強迫公子伋的另一個同母弟弟衛昭伯娶了她,還生了好幾個兒女。說實話老公死了二婚很正常,但是你為什么偏偏要選公子伋的弟弟,對方不愿意還強迫啊。
當然,史書原文是衛惠公即位時年少,所以“齊人使衛昭伯烝于宣姜”。看起來是為了穩固公子朔的君位,而且是齊僖公也就是宣姜她爹主導的。但是既然都強迫娶宣姜了,當然是選有反心的左右公子更適合啊衛昭伯還不如公子黔牟呢
所以真的不是我想八卦的,實在是怎么想都不對勁啊我再順一次,宣姜本來要嫁公子伋,然后被公子伋他爹搶了;之后弄死了公子伋,讓自己的兒子公子朔即位;接下來和公子朔的另一個哥哥、公子伋的同母弟弟衛昭伯結婚,又生了孩子。
問題來了,新生的孩子到底管公子朔叫哥哥呢,還是叫叔叔呢而且宣姜你真的真的真的沒有在吃代餐嗎
當然,以上純屬瞎猜。如果完全從正經角度來考慮,選擇衛昭伯也許是因為宣姜作為衛侯的母夫人,再嫁也必須是對方的正室。可能另外幾個和叛亂相關的人選都正妻尚在,最終天時地利人和才選了衛昭伯。
不過說實話,再婚還生了五個,真的讓人很難講他們關系很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