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選擇,剛做過覺得是對,一年后恍然是錯,年后又仿佛陰差陽錯得了好處。但在千年后看來,都不過是一個時代中的原地踏步。就如那后世女子談起時,你來我往,合稱春秋,在她眼中都無甚對錯。
魯國和齊國一起伐郕,當然是戰無不勝。戰勝以后要受降,幺蛾子就出現在這里,兩國一起戰勝理應一起受降,但是事實上卻只有齊國受降。于禮不合都算小事,之前提到過的公子慶父甚至提出了伐齊,這件事可能對魯國來說大概真的很受辱。
大夫這么提當然是無所謂的,畢竟最后作主的又不是他,雖然有無視國君出兵的例子,但這回齊國比魯國強。也正是因此,魯莊公大概也還是不太想和齊國為敵,但他又不能表現得太卑微,他可是魯國國君。
于是他說了一段很冠冕堂皇的話,大概意思是,沒能受降是因為我自己的德行不夠,這不是齊國的錯誤,是我的錯誤。古代圣王德行高尚,自有旁人歸降,所以我要好好修德,以后總會可以受降的。
什么自我ua大師,是個人都不會相信這是真話。如果這是真話,那大概類似于我們今天說“某某東西太貴了,但是貴不是它的缺點,而是我的缺點”,本質還是帶著諷刺和自嘲的意思,絕對算不上是心甘情愿。
當然,這種我們今天看來的鬼話完全符合這個時代普遍的道德標準,沒有人能對這番話挑出任何錯處。也就是說當時的很多人確實這么淳樸,尤其是未曾受過太多教育的普通人。所以這話如果說在齊國受降之前,我也就信了。
說過很多次比起言語,還是看行動更可靠。當年衛公子伋口中說著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也真的去送死,我信他確實這么想。但是這郕國可是魯莊公主動要打的,打完以后好處卻都讓齊國占了,他還說得這么好聽e
擱這割肉喂鷹還是以身飼虎,學佛祖呢
諸兒學著方才文姜引他的動作,抬手按下彈幕發射鍵,問道“佛祖是誰”
不會吧,佛祖都有人不知道,西游記不會都沒聽說過吧完了,我這直播間門到底都是什么人啊,我開始怕了。
“佛祖我自然知,只是不明佛之本義。”諸兒慢吞吞地補充,填上了之前自己不小心造成的漏洞。
佛去去去,給我找事兒呢,這是我說得清楚的東西嗎非要說的話,我個人覺得是類似于先秦時代人們認為祖先護佑著子孫,所以言必稱先祖,行動則始終要祭祀。對于信佛的人而言,佛也和這個時候的祖先類似吧。
“所以除了先秦外,再之后的人們都不信祖先嗎”他繼續問道。
隨著不可知的事物越來越少,信仰自然是慢慢消退的。不過肯定不會一蹴而就,之所以特指先秦,是因為西漢末期佛教就傳入了。各種宗教你方唱罷我登場,祖先
崇拜則漸漸更類似于習俗,其中一些巫術類的內容也融入到本土道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