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聽聞過此事的人們聽著這里不由皺起了眉,并非是同情侍從的處境不過一賤人耳,便是殺了又如何。而是因為沒有想到齊侯諸兒其人乖張到了如此地步,以小見大,無論是侍人還是公族,在齊侯諸兒眼中似乎并無太大區別。
這才是令他們感到些許不適的事情。
“有時賤人倒反而比貴人更忠心,更可信。”文姜微微哂笑,她的聲音很低,只有她身旁的宣姜聽到。
宣姜撇撇嘴“所以你果然對諸兒的死耿耿于懷了好些年。”
“若你不曾關注,又怎會知曉其中細節。”文姜側頭看她。
“他可是我的大靠山,沒了他我在衛國哪有好日子過,有所在意也是正常的。”宣姜滿不在乎地道,“倒是你,他死后你和魯侯同的關系怕是緩和了不少罷。”
文姜避而不答,狀似打趣地問她“小白畢竟還是我們的兄弟,依然會為你撐腰,況且衛國的母夫人真的卑微到如此地步”
沉默片刻,宣姜終于答道“好吧,至少他對我也不差。”
關于費的身份,左傳寫作“徒人”但并沒有這個官職的記載,通常被視作“寺人”的錯字。“寺人”則是周禮明確記載的官職,在宮廷中有點類似后來的總管太監。感覺有點類似家奴,不過毫無疑問肯定是國君的心腹。
說回到鞋,皮或者葛的鞋被車壓過或者被一群人踩過,壞了很正常,能找到才比較奇怪。所以齊襄公這個行為怎么看都比較像是借題發揮發泄一番,不過能被他這樣肆意懲罰鞭打比殺人更具侮辱性,寺人感覺更類似家務奴隸了。
既然提到奴隸就順便說一下,雖然早期我們把本國歷史套進了奴隸、封建、資本這一套社會演進過程中,但其實我們的周朝不是很好被稱作奴隸制社會的。
當時社會的基本運作和生產資料的過程并不依靠奴隸,他們往往只存在于家庭中。可以說存在一個奴隸的階層,但是說是奴隸制社會就會比較奇怪,人數占比大概并沒有很多。不過商朝的話,因為資料比較少,可能又是另一回事了。
繼續說回費,費從齊襄公的居室一出來,就在門口遇到了賊人,并且被對方抓走綁了起來。這個賊人,當然就是公孫無知一伙人,他們打算脅迫費幫他們造反。說到這里,怎么想接下來都應該是費欣然倒戈,決定和他們一起殺了自己暴虐主人的爽文劇情。
費也確實意外冷靜地反問他們“我怎么會幫齊諸兒抵抗呢”隨即露出了自己的背脊,上面當然全
是血痕。從而順利得到了公孫無知一伙人的信任。
同露出了一絲可惜的神情,這樣忠誠的侍人,怎么偏偏就教他齊侯諸兒遇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