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桓夫人、衛宣夫人這樣的公子皆為近四夷之國。后人所說似是頗有道理。”
“可惜此處并無召公之后,不然倒可以求證一番近狄人國又如何。文姜聽到了一人的討論,抬手掩唇笑道,全然將寤生的話當做夸獎。
扯遠了扯遠了,回到齊襄公膝下無子齊國無人繼承,齊國的大夫們自然就要從齊襄公的近親中尋找新的齊侯人選。之前說過,齊襄公有一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其中公子糾的母親為魯女,于是得到了魯莊公的幫助。
魯莊公為了讓他回國即位,還與齊國的大夫特意會盟要知道一國君主不和其他諸侯,而是和大夫會盟,還是有點丟份的。而根據昭公十三年對齊桓公的論述,當時齊國內部也有支持公子小白的。所以其實這時候兩位公子都有機會。
為了使公子糾順利上位,魯莊公親自帶兵護送他回國,可以說已經很努力了。那為什么最終,還是弱于魯國的莒國所支持的公子小白順利即位呢只能說人事和天命都很重要。
左傳對此只說齊桓公從莒國出發先行入齊,所以順利得了君位,但史記則記載了背后的故事。一公子都想歸國,魯國和莒國也各自想要一個欠自己人情的齊君。于是魯國送人的同時,還讓輔佐公子糾的管仲帶兵去阻止莒國入齊。
管仲也很一不做一不休,他直接動手打算殺了公子小白,可惜運氣不佳,箭矢誤中帶鉤,沒能深入人體。所謂帶鉤,可以理解為皮帶扣那樣的東西,金玉銅等材質都有。公子小白這個八成是銅的吧,不然可能也擋不住飛來的箭矢。
總之管仲也沒想到公子小白那么命大,沒去特意查看,就讓他裝死裝過去了。逃出生天后,公子小白一撥人自然加快速度往齊國趕。與之相對的是,魯國這邊得到管仲的消息,以為已經沒有競爭者了,就開始磨磨唧唧。
文姜清晰地聽到了自己兒子磨牙的聲音,想是對此事耿耿于懷。
她其實不太認同那后世女子所說的,這件事是天命與人事共同作用的結果。在她看來,天命給予她這兩個弟弟的機會是均等的。魯國強于莒國,而小白僥幸從管仲手下逃生,一者分明站在同一上。
而魯國最終未能得意,歸根結底與同和糾的大意有關。管仲的信分明是告知計劃順利,盡快將公子送達,恐夜長夢多公孫無知亦可為齊君,并不是只能從諸兒的親兄弟中選擇。他們卻反而拖延了時日,此為人不和。
等六天后他們到達齊國,公子小白已經被擁立為齊國新君,自然黃花菜都涼了。但是魯莊公對此并不甘心,他大概是思來想去還是很不爽,于是沒過多久直接與齊國開了戰。
開戰是在秋八月。七月時,齊國終于安葬了齊襄公。禮制規定,天子七月而葬,諸侯五月而葬,但齊襄公此時已經死去九個月了。嗯,大概是因為該下葬的時候齊國正處于公孫無知死而議立新君的時間段,也就是三月到四月。
但是魯國送公子糾回國明確寫了是夏時,夏包括四、五、六三個月份。即哪怕是把時間拉到最長,也才過了四個月,魯莊公估計是在齊桓公還沒能坐穩位置的時候就動手了。很好,趁他病、要他命,沒問題。
然鵝并沒有什么卵用,因為這仗打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