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我們經常會聽到人才在不同國家之間流動甚至坐到高位,以秦國為例,商君列傳一開頭就寫商君是“衛之諸庶孽公子也”,衛國公室出身的他先效力魏國,又去了秦國。
最后在秦國位極人臣,能夠做到這一步的外國人在戰國不算罕見,但在春秋就很少見了。而齊桓公想拜陳完為卿,卿一般是爵位,但是按這里陳完推辭后讓他做工正的寫法來看,所指的可能是周禮的六卿,是地位最高的六個官職。
無論齊桓公是真心還是客套,他確實非常禮遇陳完。陳完推辭的話語也很精彩。我們之前說左傳以記事為主,很少記言,就算記了也大部分是那種馬后炮的預言。但這段言的內容很多,而且是符合當時語言習慣的。
他的發言很精彩,翻譯成白話體現不出來,建議大家都看看原文,重復的外交辭令卻完全看不出重復,甚至說出了花。意思本質很簡單,大概是說我這個流亡之人得到您和齊國的寬容,赦免我的罪責,這已經是恩惠了。
我得到了如此多的恩惠,怎么敢接受卿的高位為您召來毀謗呢哪怕死我也要將這樣的心聲告知于您。詩中有這樣的句子“坐在高車上的人招攬我為士,我哪里會不想去呢只是怕旁人的言語罷了。”
恩,這句詩在今天的詩中已經沒有了,可能是修的時候篩掉了吧。所以我們也不能像前面的燕燕于飛一樣去追究它的典故。但是字面意思大概就是這樣,陳完說得非常謙遜的同時,也給齊桓公來了一頓彩虹屁。
總之聽完這段話,不知道齊桓公是真被打動了還是我們都懂得那種推拉,最后陳完做了工正。君臣二人十分相得,甚至還會一起喝酒。某次宴飲中都喝到晚上了,齊桓公玩嗨了,說我們點火繼續,陳完也很守本分地拒絕了他。
當時臣子宴君要來一卦來表示謹慎,于是陳完借口說我卜了白天的宴飲情況,但是沒卜晚上的,所以晚上不敢款待君上。怎么看都是標準的賢臣人設,誰能想到他的后代會走上了反叛之路。
文姜瞥了息媯一眼,她與陳人未曾熟絡過,不過見此女性情柔順,生平也幾乎是逆來順受,還以為陳人大抵如此畢竟是以姻親而聞名的國家。不過就此前景象來看,這夫妻兩人也并非是全然的東風壓倒西風。
陳國大抵也是如此,弱小則以柔順之色示外,實際上難辨忠奸。想必她齊國的那些后人也是被陳人的看似委曲求全所欺,才會淪落至此。
各國之間收留他國流亡的公室子本為常事,尤其是他國公子公孫,誰知會不會有助其復位、從中獲利的一日,恩將仇報也并非罕見。就如鄭國昔日收留宋公馮,后來他卻插手鄭國的君位繼承,致使鄭國自小霸一時而逐漸衰弱。
然取而代之的事情確是文姜難以想象的,更難想象的是姜姓的公族大夫們又是如何容忍此事。難道她姜姓族人死絕了不成
接下來就又是預言了,而且這段預言寫得很有趣。說的是當年陳完他老丈人打算把女兒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