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出門散心,最后卻變成這樣。
衛青和霍去病都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好了。
“老爺無需動怒”衛青斟酌著開口。
“仲卿不必勸。”劉徹的聲音冷冰冰的,像是冬天的寒霜“我有分寸。”
三人跟著老婦人一起回到了老婦人的家。
老婦人給劉徹他們各自倒了一杯水,有些拘謹的說“家里也沒什么東西能招待幾位老爺,真是慚愧。”
“不必這般客氣。”霍去病起身接過老婦人手中的茶水,“方才田間說過有關商販私壓糧價格之事,可否請您將來龍去脈都再說一遍”
“事情是這樣的”老婦人嘆息著開口。
老婦人姓張,原本和丈夫兒子一家三口生活得幸福美滿。
雖不是什么大富大貴之家,卻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但這樣的日子并未持續多久,平靜的生活就被打破了。
“我能問一下,發生變故的具體年份嗎”衛青插話道。
“具體是什么時候,老婆子我上了年紀也記不清了,只記得大概是十一二年前。”
十一二年前。
衛青和霍去病對視一眼。
那不就是陛下登基前后的日子嗎
“當時”
好端端的,那一年村里來的商人突然說他們今年的糧成色不好,要降價。
一石稻谷賣二十五錢是官府定好的價錢。
私人壓價這種事情以往從來沒有發生過。
張氏他們自然是不愿意。
不料那糧商竟十分囂張,甚至放出狠話說。
今日若是不賣給他,那他們就等著糧爛在地里吧。
這話不止張氏不信,村里的農人都不信。
只是一個糧商而已,怎敢如此囂張
但令全村人都沒想到的是,眼看著豐收之日近在咫尺。
竟真的再沒有糧商前來收糧。
這下大家伙都有點坐不住了。
種地的人,一年到頭就指著地里那點收成過日子。
若是今年的糧真的沒人收,別說要如何過活了。
連怎么交上賦稅都是個問題。
張氏的兒子不想就這樣坐以待斃,他帶著村里幾個青壯年一塊進城去尋找其他的糧商。
可所有洽談順利的糧商一聽到張氏兒子村莊的名字,就紛紛搖頭不愿再談。
張氏的兒子追問為什么,也沒能得到一個原因。
對方只是搖頭說不收,讓他們上別家看看。
最終張氏的兒子跑遍了城中所有的糧鋪,得到的都是這個回答。
沒有人愿意收他們的糧,沒有人愿意幫他們。
幾個青壯年們懷著滿腔的失望回到村里。
那天晚上,張氏的丈夫沉默了很久。
最終,還是決定將糧賣給那個壓
價收的糧商。
沒有辦法,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
可當他們再去找那個糧商時,那個糧商卻又換了一副嘴臉。
他翹著腳對張氏的丈夫說“喲還不還是來求我了嗎上次我就跟你說過,再來求我,可就不是那個價了。”
張氏的丈夫對這番奚落并沒有什么波動,他只是問那您看,您能用什么價格收呢”
“比我上次給的價格,再低一成。”
“你怎么不去搶”張氏的兒子情緒很激動“你上次給的價格已經比官府規定的價格低了一成,你竟還要再低一成”
“你也可以不賣給我。”那糧商很悠哉“只是今日你若是走出了這個門,日后再來求我。那可就不是今天這個價了。”
這糧商有恃無恐。
是真的不怕。
“大不了就不賣了”張氏的兒子很生氣“就是讓糧爛在地里,也不賣給這種人”
但張氏的丈夫顯然和兒子想的不一樣,他說。
他們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