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嫡之爭,不光是兩個人之間,更是兩大利益集團之間的戰爭。
一方面,是李世民所代表的“秦王府”集體,與李建成的“正統”太子一方的帝位之爭;
而另一方面,也是李世民所代表的新興功臣團體,與李淵李建成身邊的舊隋官員團體之爭。
若李世民失敗,那在立國之戰中立下汗馬功勞的一大群人都注定再也不能得到自己應有的報酬,新君繼位,失敗者一方注定要被清算。
但說起來,在唐初,朝臣對李建成的所謂正統還真不是特別在乎。
人都有眼睛,這大唐疆域是誰打下來的,大家心里都有數,打仗的時候讓秦王去拼命,現在天下平定要分蛋糕了,你說起正統名分來了,雖說大義如此,但總是不公道的。
若是提起戰功,別說李建成了,就連李淵都得往后稍稍,把周邊勢力的老大拿出來比一比,劉武周、薛舉、王世充、竇建德,哪個老大不是打頭陣親臨戰場沖鋒殺敵,就李淵自己例外,入主關中后就久居長安,頂多出來勞軍慰問巡視一下。
沒干這份兒活兒,就別貪這份兒功。
太子若要服眾,平薛舉的時候在干嘛打劉武周的時候又在干嘛后面洛陽之戰、劉黑闥反叛的時候又在干什么說什么太子不能輕易上戰場,你要是堅決請戰,難不成李淵還能不給這個機會
薛舉的太子薛仁杲、王世充的太子王玄應,可都是跟著一起出去打仗沖鋒在前。
若說統籌安排,哼,秦王當年去打劉武周,連軍糧都是到了那里現籌措的;
若說安定后方縱橫捭闔,跟周邊勢力的外交往來可都是李淵在主持;
退一萬步,若不提戰功只說政務,太子也并沒有什么過人之處啊。
相對的,秦王戰功卓越,大半個疆域都是他打下來的,在打天下階段,誰有戰功,誰開疆拓土,那誰說話就硬氣,就跟后世草創公司一樣,跟著老板把隊伍拉起來的元老,總是地位超然;
二來,秦王在文治上,并不欠缺,當年打下洛陽后,河南一地的官員任免都是秦王操辦,現在洛陽被秦王府經營得鐵板一塊,誰的勢力都插不進手去,能力在這擺著,就算不是秦王自己治理,那也是他知人用人。
而且,秦王在天下平定后就大興文學館,一心讀書明理,人家尊敬讀書人的態度是擺出來了的。
故此,朝中很有一部分重臣心里是很欣賞秦王的,盡管沒有明著站隊,但是,在朝中有個名正言順的太子戳著的情況下,不倒向太子一方,就已經是對秦王府無聲的支持了。
在北方平定后,盡管江南還未收復,但兩方的爭斗已經是一日比一日明目張膽了。
在這期間,被李建成收買的后宮嬪妃,暗地里的損招兒可不止一回。
張婕妤在后宮很受寵愛,于是家人也很是驕狂,他的父親看中了一塊地,于是張婕妤便向李淵請求,李淵被小老婆哄得開心,就大手一揮發了敕令,把那塊地賜
給張氏之父。
但是,問題就在于,現在可是有主兒的,而且還不是什么無名之輩,這塊地的所屬,是李家宗室,為李唐王朝立下赫赫功勞的淮安王李神通。
說道這件事,就要把時間線往回拉。
這塊地是在河東境內,而李世民正是這一地的最高行政長官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詔于管內得專處分”,就是說李世民在陜東道這一區域內,可以自行安排。
在北方平定后,李世民認為淮安王李神通征戰有功,于是在自己的轄區內給了李神通一大片天地,這是好幾個月之前就定下來的事情了,而好巧不巧,張婕妤向李淵求的,就是這塊地。
李神通當然不愿意了,你想要地,跟皇帝請求,這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怎么能上別人鍋里來舀飯呢他是什么很好欺負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