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于夏。”
“哦,我叫李松。”李松一咧嘴。
他笑了下,也自我介紹“陳西昀。”
我知道你。
“我知道你”身后忽然傳來一個女聲,于夏一瞬間愕然,回過頭去,是個明媚女生,長發扎成馬尾,隨著腦袋一甩。
“你初中明山中學,七班的,學霸大明星,我看過你們的演出,”女生目光灼灼,豎起大拇指,“超贊哦”
看來高中生活伊始,就要燃起八卦苗頭。李松“哇”一聲,很有深意地去撞陳西昀的手臂。
相比他大驚小怪,陳西昀則像是習慣于應對此類直白的欣賞。他看向女生笑了下,落落大方又不敷衍“謝了。”
就是這一個笑,令黃雅然再次肯定,陳西昀一定是當大明星的料。怎么會有男生長得這樣周正。不笑時也像在笑,令人心情都變好。笑起來唇角上揚,燦爛迷人仿佛鉆石雖然這個比喻很俗氣,可黃雅然實在想不到有什么東西比這更亮晶晶,更能形容那種折射四周的微笑了。
她居然羞澀了一瞬,立刻扭頭轉移話題,朝著于夏“那個唔我們進去看看還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吧”
忽然幾道視線都落在自己身上,不知名女生的,李松的,陳西昀的。只是同學之間出于禮貌,不帶任何含義地看著。
于夏臉卻覺得自己好像烈日下掉在地面的雪糕,半身不遂的就要化了。她倉促點頭。
他的目光好像絲線,她是木偶人。雖然,這根線早已落到了走廊之外。陳西昀只看了她一眼,便背靠墻,有一搭沒一搭地和李松聊起什么。
教室有空調,于夏一腳踏進去,冷氣陰涼,將身后男生爽朗的笑聲隔在一門之外。
之后幾天,一個涼爽的傍晚,媽媽要去超市,補充家里的生活用品。于夏想要一起去,媽媽沒有答應,要她在家溫書。
已經是八月末了,鎮上游客還是那么多,一群人從外邊經過,嬉鬧聲被晚風送入每一戶人家的耳中。窗外有鄰居在遛狗。媽媽讓她把碗放那兒,于夏還是洗了。
洗完把水池中的濾網沖干凈,垃圾拎下去扔掉,這個季節,廚余垃圾放幾個小時就會變臭。
回到家,于夏仔細地洗手。
白日里用來隔熱的窗簾失去效用,她一片一片地拉開,到某一片卻忽略掉,似乎習慣長期使它保持閉合狀態,阻隔掉不道德的視線。
藍色窗簾右下側,擺著一張書桌,于夏小心拉開右邊抽屜,拿出字典。某一頁中夾著一張便利貼,因為被撕下來而卷曲抗議著。
紙上雜亂畫著建筑物,幾個字符交錯817,高一13,陳。
于夏靜靜坐下來。與其說是回味,不如說是反復推敲。
那天,溫度很高,她剛出門就汗涔涔的,所以去買了一瓶礦泉水。收銀員是位卷毛阿姨,新燙的頭發上有刺鼻的染發膏味兒。去學校路上,窗邊飛過一輛18路新空調公交巴士,岱山市有這條線路,司機向來很野,那天也不例外,像開火箭似的,嗖的一下就把已經邁入遲暮之年的破802路超過了。
每一個細節都符合常理。
于夏終于確信,她和陳西昀分在了一個班。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