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王不知道,可為了早日回京幾乎每天都待在筑地的劉秉忠卻已經不止一次聽到過瓊王是神仙下凡的這樣的話了,他甚至見過有人偷偷向瓊王祈禱,就像對著天地神明禱告那樣虔誠。
百姓愚昧,當兵的無知。
瓊王如果真的是神仙下凡,又怎么會來瓊州,說句大逆不道的話,便是人間門帝王要苛待神仙,恐怕也難逃一死吧。
可陛下還在京師活得好好的,瓊王卻已經在這鳥都不拉屎的地方待了好幾個月了。
不過,世人對瓊州多有誤解,此地雖偏僻,雖炎熱,雖樹林草木眾多,可也并不像傳聞中的那樣險惡,不至于要九死一生才能在這里活下去。
但劉秉忠還是迫不及待的想回京師,再不回去,夫人怕是都要嫌棄被曬成老農的他了。
為了早日回京,在建城的時候劉秉忠使了個心眼,王府建成時,城墻、角樓和望樓都已經建好,護衛軍住的排房也已經建得七七八八,余下的地方就全都空著。
劉秉忠跟瓊王解釋“最難的部分都已經完成,只剩下普通的住宅和商鋪,王爺的人這幾個月都已經練出來了,不需臣等指導,也能很快建完。”
“不瞞王爺說,臣上有老下有小,家中老母都六十了,小女兒只有兩歲,臣還從未在外過過年,想在年前趕回去陪她們,還望王爺理解。”
放他們走吧,本來他們到瓊州也只是建王府,如今可還幫著建了半拉塢堡,瓊王可一兩銀子沒多付,只是管了幾個月的飯而已,還不是什么山珍海味,連他們這些當官的都跟著護衛軍和百姓吃一樣的飯菜,頓頓都會有野菜出現。
摳成這樣,瓊州百姓和護衛軍怎么還會把瓊王當做是神仙下凡,有這樣的神仙嗎。
徐琛看著已經建了大半的城池和與瓊州格格不入的精致王府,爽快答應放人。
“這幾個月辛苦劉大人了,臨別之際,這瓊州也無別的好物贈予大人,本王親自種的稻米備了些給大人。”
徐琛不光準備了劉大人的份兒,工部的其他官員和此次派遣過來的工匠都有,每人二十斤,聊表謝意,再多路上怕是就不好拿了,畢竟來時有護衛軍,走時就沒有了。
劉秉忠愣了愣,知道這位摳但沒想到這么摳,不過瓊州的米味道確實好,是他有生以來吃過的最香的米,恐怕傳說中的貢米味道也就是如此了。
“臣在此謝過王爺。”劉秉忠猶豫過后還是道,“王爺可有信件和東西要捎回京師”
瓊王雖然被放到了瓊州,但畢竟是陛下的兒子,還是柔貴妃之子,陛下派了四位太醫和八千護衛軍過來,想來對瓊王仍有父子之情,他回京交差若是能帶著瓊王給陛下的書信。
徐琛擺了擺手“本王已經派人去京師了,便不勞煩大人。”
來瓊州雖只有幾個月,但他已經前后安排過兩撥人去京師了。
頭一撥是給母妃送荔枝酒和曬干的野菜。
第二撥是送靈米,七日前剛剛出發。
算算時間門,第一撥人差不多該到京師了。
瓊州雖大,但漢人在的地方就這么大一點,他和瓊王的住處離的也不遠,瓊王派人去京師的事,劉秉忠自然是知曉的。
他不光知道瓊王前后派了兩撥人去京師,還知道瓊王是給柔貴妃送東西去了,親手釀的酒,親自挖的野菜,還有親自育苗種出來的稻米都是送給柔貴妃的,沒有一根草是給陛下的。
雖然他也能理解瓊王為何這么做,但瓊王遠在三千里之外,陛下有火也發不到瓊王身上,他擔心自己回京交差的時候會被無辜遷怒。
“王爺容臣勸一句,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陛下是您的君父,您可不能怨恨陛下。”四下無人,又是在瓊州這樣的地方,再加上對瓊王的性情有些了解,劉秉忠說話也不遮遮掩掩,直接道,“您遠在三千里之外,陛下就算是生您的氣,于您也無礙,但您得想想還在宮中的貴妃娘娘。”
瓊王在京師除了貴妃娘娘也沒有旁的親人了,母族不在朝堂,亦不親近,妻族都隨瓊王來了這里。
陛下弱勢要因瓊王遷怒他人,他這個回京交差的倒霉蛋算一個,貴妃娘娘怕是也逃不開吧。
徐琛眉頭緊皺,如果是從前,他相信父皇不是這樣小心眼的人,從前在皇子所種了滿院的果樹,他都只給母妃,給父皇的不過是幾壇桃子酒,父皇都不曾說什么。
但如今,父皇的心眼大不大他不知道,他只知道父皇的膽量不夠大,不然何必因為天幕把他們都放到封地,原本父皇可沒有要讓皇子就藩的意思,眼下這樣,說到底是父皇怕了,怕掌控不住京中局勢。
靈米靈酒,他這里多的是,可再多他也不甘心給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