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王爺興奮握拳,終于是等到了,不枉他日日期盼。
在后世之人口中,母妃曾刺殺父皇但沒有傷到父皇,不像太子長子,用匕首刺傷了父皇的左臂,見血了,受傷了,如果匕首偏一點或許人都沒了。
如果要論罪過,太子長子的罪過要遠大于他的母妃,他倒要看看父皇要如何懲處太子長子。
三王爺望著遠方出神,照后世之人的說法,太子怎么能算是被他們拉下馬的呢,明明是父皇在推著他們往前走,讓皇子監國,父皇是在壓制太子嗎。
不過有一點后世之人說的確實不錯,父皇養兒子就像是在養蠱,而且養蠱還失敗了。
太子被廢從表面上看是被蠢貨兒子連累,但二十歲時便獨自監國的太子到了三十二歲反而要三皇子和四皇子共同監國,可見這個時候的慶德帝已經對太子有了防備之心,或者是太子已經讓慶德帝不滿意了
再加上慶德帝的超長待機,主播敢斷言,即便沒有鳳州之變,太子被廢也不過是早晚的事情
當然這也不能否認太子長子的功績,這位蠢的像對方陣營派過來的臥底,沒有他,太子還能撐幾年
太子已經屏住了呼吸,怨兒子怨父皇他大概是史上最倒霉的太子了。
一個處處像自己的兒子被慶德帝廢掉了,奪嫡之爭反而愈演愈烈,在接下來的十年里,京師大半的官員幾乎都被拉入了這場曠日持久的奪嫡之爭,直到六皇子石破天驚般的被為太子
廢太子處處像慶德帝,是小號慶德帝,而新太子則完全不像慶德帝
奢侈,嬌氣,懶散,文不成,武不就,做普通皇子,六皇子低調不起眼,沒多少人苛責,但做太子就讓太多人不滿意了。當時甚至有傳言,六皇子之所以被譽為太子,并不是因為本身被皇上看中,而是兒子被皇上看中
這個說法到現在都有市場,說明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慶德帝在位時,不光皇子不離京,皇孫們還是在宮中讀書,永豐帝的兒子徐安剛出生就被賜名,自幼便頗得慶德帝喜愛。眾所周知六皇子是一夫一妻的踐行者,而且與妻子只有一子一女,在當太子的九年時間門里,居然沒被賜小妾催生,這很難不說明問題
慶德帝之所以立六皇子為太子,或許并不是選中六皇子,而是選中了當時只有十三歲的皇孫徐安,足夠長壽的慶德帝在駕崩時,皇孫徐安已經二十二歲了,也到了可以獨當一面的年紀。但讓慶德帝沒有想到的是,六皇子扮豬吃虎多年,一朝為帝,榮光和鋒芒直接蓋過了執政生涯長達四十九年的他
慶德帝的養蠱式育兒顯然是失敗的,九龍奪嫡的參與者全部玩完,反而是一直在劃水的永豐帝被命運選中,時至今日,我們無從得知到底是永豐帝扮豬吃虎蒙過了慶德帝,還是慶德帝看穿了永豐帝的表象,選擇把大魏交到一個優秀的繼承人手中
柔貴妃挑了挑眉,她兒子哪有那么多鬼心思,可要說陛下看透了琛兒是個做好皇帝的料子,她亦不信。
陛下可不像表面上那樣仁慈寬厚、風光霽月,陛下若真有那樣的魄力和眼光,也就不會把琛兒貶到瓊州去了。
慶德帝早期倚重太子,扶持三皇子和四皇子,后又看重七皇子和八皇子,而永豐帝在被立為太子之前從未受到過重用,慶德年間門長達二十年的奪嫡之爭,最后崩了盤,九子皆出局
嘖嘖嘖,從結果推過程,慶德帝看重誰誰倒霉,所以慶德朝的皇子們,要奪嫡就反其道而行之,千萬別爭當好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