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貴妃和梅妃都是這宮里的老人了,已經有數年不曾被留宿過大興宮,反倒是今朝為陛下侍疾留宿在此。
為了照顧陛下,她們兩個人睡在靠窗的榻上,那張榻本不是用來睡人的,是陛下平日里用來坐著喝茶批奏折的,兩個人睡在上面有些窄了,尤其是賢貴妃如今的身形有些圓潤,不復往年的苗條,她躺在上面便已經占滿了半張榻。
如此狹窄,又和陛下睡在同一間屋里,哪怕陛下用不著她們服侍,自有宮女和太監,可賢貴妃和梅妃也是熬了許久才睡著。
好不容易睡著了,梅妃又被旁邊的呼嚕聲吵醒。
迷迷瞪瞪睜開眼的時候,她還以為是陛下在打呼,等人清醒了,才曉得打呼的居然是貴妃娘娘。
這梅妃望向龍床,陛下讓她們二人來侍疾,還真是為難陛下了,也不知道這會兒陛下有沒有被吵醒,但愿有吧,如此,明日陛下便該讓她們回去了,讓宮中別的姐妹過來侍疾。
梅妃想錯了,接下來的三日,為陛下侍疾之人都還是她和賢貴妃,陛下不光不讓后宮別的姐妹來,連太子殿下都被擋回去了,直到宋王抵京。
慶德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九日,先是被分封到宋州的二王爺回京,緊跟著是分封到青州的三王爺回到京師,天黑后四王爺和七王爺也結伴而歸。
次日,五王爺回京。
幾位被分封到河南道的藩王皆是奉旨回京進宮為君父侍疾的,不算違背大魏律令。
但整個京師卻如同油鍋里滴進幾滴水一般直接炸了起來。
二王爺一回宮便接管了御林衛。
五王爺被安排留在大興宮侍疾。
陛下身體有恙,太子、三王爺、四王爺、七王爺受命監國,以太子為首,三王爺、四王爺和七王爺為輔。
賢貴妃和梅妃總算是不必在大興宮呆著了,兩個人回后宮的時候臉上的表情各不相同但都很復雜。
賢貴妃在大興宮見到了自己的兒子,她原以為在陛下壽終正寢前她都不可能再見到兒子了,不曾想正月就把打發出京的皇兒還能被傳召回來,而且還被陛下安排輔佐太子監國。
見到兒子賢貴妃是高興的,依照天幕之言,陛下高壽,還有二十多年可活,如果她死在陛下后頭,將來還能去兒子的封地,如果死在陛下前頭,那就基本再也見不到兒子了,而她沒信心活過陛下。
但陛下如今病倒,站都站不起來,還把她的皇兒召回了京師。
母子相見自是高興的,可連她這個深宮婦人都知道,陛下把王爺們召回來,不是因為感覺大限將至想臨終前見王爺們一面,陛下的種種安排都是在防著太子。
賢貴妃近日來沒休息好,腦子昏昏沉沉,回宮的半路上讓人將車輦停下,她想自己走回去,讓腦子清醒一下,理一理思緒。
陛下去年分封王爺是因為天幕,但這也是先帝留下的祖宗規矩,藩王無詔不得回京,也是寫在大魏律里的鐵規。
陛下如今把分封在河南道的幾位王爺都召回來侍疾了,那分封在嶺南道的六王爺呢,那位被天幕之人推崇備至的盛世之君呢,可有被陛下傳召
路過永壽宮時,賢貴妃往里看了一眼,自柔貴妃死后,主殿便一直空著,回想過去一年多的種種,連她都要同情柔貴妃和淑妃了。
庶王爺加起來比不過太子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她們這些人加起來在皇上心中也比不過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