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案例是幸村。幸村沒什么問題。他的基本功非常穩定扎實。并且他的對手也不能逼出他的實力底線,因
此他實際上是在舒適區內比賽的。
這天晚上幸村來找了仁王。
仁王原本打算開車回神奈川,被幸村堵住的當下視線偏移了一瞬,摸了摸自己的鼻子。
“教練這幾天晚上都不在。”幸村笑著說,是去做其他事了嗎”
“晚上是你們自行訓練的時間。”仁王當然也有很多道理可以講,“白天我們規劃好了你們的訓練,之后你們也需要一個理解訓練計劃,吸收訓練計劃,并且化為己有的時間。你,以及柳,其實是有能力自己規劃自己的練習的。我有時候會覺得,我過度干涉你們的發展或許并不是好事。”
他的話中藏了一半真心他是真的想過,自己對立海大網球部正選們的安排是不是太“嚴密”了。
教導小仁王的時候他是不會這么想的。他很清楚“自己”的弱點和可能的發展方向,也清楚最快速進步的道路該怎么走。他回顧自己成長的經歷,也發現了曾經走過的彎路,和白費的功夫。這些因為系統的存在顯得很微弱,可他也還是為此費了一些時間。
把控著小仁王的成長道路,精心挑選小仁王的對手,在教導呼吸法以后本來可以將人丟著自己練習,又怕在呼吸法上始終入不了門因此還是會回到神奈川觀察小仁王的訓練狀態真田在集訓營地因此沒辦法幻影成真田,索性他直接真身上場,讓小仁王不斷體會那種頭腦一片空白需要榨干肺部才能汲取氧氣的感覺。
可現在看著幸村,他又陷入了那個困擾了他一段時間的思考他對幸村的干涉會太多嗎
幸村原本就很強,他也很清楚幸村之后會往怎樣的方向發展。但到目前為止,仁王還沒有將所謂的“幸村以后的發展路線”展示在這個幸村面前的意思。
他總覺得,給幸村更多可能性就夠了。教導他更多基礎性的東西,更多理論,給他找到更多對手,讓他看到更廣闊對手的世界幸村自己就會往前走。
但這就顯得仁王對幸村的態度很特殊。好像很關注,又好像給予了很多自由度。
立海大的大家都很聰明,因此他們都有共識教練對大家都很上心,但最偏愛的還是幸村。
排名第一的大概是毛利其他人的排名就沒什么好分高下的了。
而按照天賦順序排位,好像也很合理。
幸村本人倒是更加敏銳。他能感受到仁王有時候帶著矛盾和為難的眼神,很輕微,但大概是在苦惱吧。會為了怎么教導學生而苦惱,教練有時候真的很可愛。強大和可愛并不是反義詞。幸村也是因此逐漸改變了最開始對仁王的態度的。他也發覺仁王并不在意,并不會要求學生一定要使用敬語或者一定要表示出尊敬,用朋友的方式相處也沒關系。
是因為從國外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