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和博格的比賽結束了。
說是指導賽,誰都看得出來仁王想要指導的是誰。德國隊的教練,做著裁判,臉色也變得嚴肅。仁王的表現比他想象的還要“巔峰”用這個形容詞仿佛也不太恰當,但確實和他想象中的仁王不同。
回國休息,教導學生,也會反向激活靈感嗎
打完一場比賽,以耐力著稱的博格一分都沒拿到,還滿身大汗。但他看上去對結果沒什么不滿,反而陷入了思考,就算教練喊他也慢了半拍。
于是教練便知道,他在比賽中也收獲了很多。
“那么下一場,q”他一邊說著,面對仁王的表情更嚴肅了一些。不過本性難移,嚴肅了一小會兒以后他又恢復了有些嬉皮笑臉的樣子,還對著仁王嘆了口氣,“你這么強,比賽錄像拿回去,我就有麻煩了。”
“這兩年也不會給你們帶來麻煩。”仁王說。
德國隊教練怔了一下“你說的是我理解的那個意思嗎”
“沒錯,是的。”仁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護腕,示意q做準備,一邊對德國隊的教練說,“職業比賽,戴維斯杯,這兩年我沒有要參加的意愿。誰來問都是這個答案。”
德國隊教練聽完眨了眨眼,一會兒后突然道“兩年這么精準的時間點”
因為仁王打算在小仁王打完第一次u17世界賽,升入高中之前把人帶進職業道路。他自己也是這個年紀簽約俱樂部的,有不少經驗可以直接傳授給小仁王。想要打職業的話,高中再留在國內沒太大必要。
而如果小仁王簽約職業俱樂部,仁王就打算復出了。最好直接打出一個震撼人心的結果來,之后再穩穩壓制小仁王兩年。
但他總會離開的,不會留太久,因為又一次成為“大魔王”沒有意義,真的成為學生們的心理陰影也沒有意義。這些學生總要走上他們的職業巔峰。
這種已經考慮到未來發生的事的決定,是很難和別人解釋的。仁王也沒有解釋的意愿。
他只是說“我最多只能確認到兩年的規劃,再往后我想做什么我自己也不知道了。至少兩年內我有不少想做的事,沒做完之前大概率不會考慮復出。這個世界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的事有很多,不是嗎”
仁王說得很有哲理,德國隊的教練忍不住點了點頭。
等q走上球場,他咬住哨子吹哨時,才發覺不對確實仁王說得很有哲理沒錯,但毫無內容,根本什么都沒解釋。
要相信asa嗎他可是“欺詐師”。
但職業規劃這種事也沒什么好說謊的吧對有意向和他簽約的俱樂部說謊可沒有益處。
和q的比賽是另外一種風格。
博格的實力要比q強很多。
q打法格外“標準”。他被稱為是“德國精英教育的巔峰”,這也意味著他接受的教育是完全成體系的。好的一面,是他的基本功非常扎實
,壞的一面,是目前的他還沒辦法很自由地運用他學到的龐大的知識體系,因此他的“標準”體現在他的打法很“標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