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孟子瑋搜索到方黎山的采訪,大抵被擊中審美取向,立馬開始要聯系方式。
“黎山的聯系方式”李羨放下筷子,“他脾氣比較內斂,我先問他一下。”
向別人推薦好友前先問被推的人的意見,算是禮貌。
“他要是不同意怎么辦。”孟子瑋托腮,筷子插進米飯,有一搭沒一搭攪弄,“他人現在在京市嗎別誤會,我只是看他說話有意思,想交個朋友啦。”
話是這么說。
晚餐后,李羨去了趟廁所,再出來,窗簾已被關闔,只留一盞落地燈,客廳激光電視打開,停在紀錄片最開始的畫面。
“黎山的紀錄片,你們要不要一起看”
孟子瑋坐在暗處,眼睛亮晶晶。
秋末,客廳關了燈,窗簾拉闔,細碎光線隨風搖曳。
李羨窩在柔軟的沙發里,整個人陷進去,身側是抱枕,身上圍了條毛茸茸的毯子。
太適合看電影的氛圍。
片頭出現制作人員名單,格外簡短,只用了兩秒鐘的畫面。
導演方黎山。
她看向身旁的孟恪。
孟恪瞥過來一眼。
她勾起唇角,將毛毯分給他一截。孟恪從她手里接過,隨
意搭落在大腿。
一種自然的默契,好似兩年的隔閡不曾出現過。
做在沙發另一側的孟子瑋扭頭,打了個手勢,叫她看消息。
李羨正了正身子,撿起手機。
子瑋還沒回復嗎
李羨暫時還沒
子瑋下次一起出去玩,你帶上這朋友唄
李羨我盡量
李羨其實想交朋友也可以從別的地方入手
李羨紀錄片結構很弱,更像一段瑣碎的生活記錄很多人都看不下去
孟子瑋我絕對能看下去
孟子瑋你先幫我拍照,我要發朋友圈
李羨牽了下唇角,照做,將相片傳給她。
這是段小城故事,鏡頭聚焦在一個服裝作坊,十幾個工人的工作日常、一日三餐之間,帶著市井街頭的嘈雜和泥土腥氣,俗世人生的無聊寂寞。
影片開始十分鐘,李羨聽見哈欠聲。
自然是孟子瑋打的。
她托腮、小雞啄米的樣子像極了課堂上困倦的小學生。
李羨微笑,扭頭去看另一側的孟恪。
他抱手倚著靠背,沒有厭倦不耐煩,也沒有看得津津有味,神情很淡。
注意到身側的目光,扭頭看過來。
李羨收回視線,理了理懷里的毯子。
也許這姿勢還不夠隨意放松,她斜身,輕輕掙掉拖鞋,從一側抬腿,想要將腿窩進沙發。
幾乎是種無意識的肌肉記憶,孟恪注意到她的動作后,伸手撈了她一把。
掌心觸及腳踝肌理,溫度轉瞬即逝。
李羨眼睫微顫,等電影切換下一個場景,才扭頭看自己被放到沙發坐墊上的小腿,然后是他沒有收回的手臂。
傍晚新換的黑色薄毛衣,袖口腕骨明朗,青筋淡淡突起。
這副人前沉郁干練、八風不動的模樣,簡直讓人懷疑下午放肆隨意的人是否為另一個人。
孟恪睇她一眼,稍稍偏靠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