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常勝對他親爹媽也沒黏黏糊糊,依依不舍的。對丈母娘能有多深的感情明知道人有問題,還留在身邊,那就是傻。
真要是傻,這人到不了這個位置。
所以林安安對后續的事兒也不擔心了,吃完飯,起身就上樓去了。她準備投稿了。
小李已經送了幾篇戰士們自己寫的題材過來了。
林安安發現,雖然大家都沒讀多少書,但是字跡卻很好看。一看就是寫得很認真,下了苦功夫的。
林安安更是不好辜負他們的信任。
認真取材。
比如年輕的兒子眼中,年邁的父母。已經有家庭的戰士眼中的妻子。還有的寫的是家里的姐姐或者家里的兄弟。
每個人眼里,家里付出最大的角色似乎都不同。
林安安發現,這樣寫有挺多好處。可以讓外界知道軍屬的不易。同時也可以讓家里人知道,遠方的戰士其實在惦記他們,知道他們的付出。
選取了比較有代表性的故事,林安安認真塑造框架,然后動筆。
不過她這邊文章還沒投稿呢。學校的老師就找上門來了,通知她做一個采訪。要登報。
林安安是聽過以前有年紀小的學生考上大學還登報過。黃老師看的就是這類信息。才知道有人提前考大學的事兒。
但是林安安原本想著,自己都十六了,不算特別稀奇。應該不會上報。沒想到竟然會上報
她跟著老師到了學校了解情況,才知道報社是想把她作為典型。因為這幾年高考,特別是后面錄取率低了之后,農村孩子錄取率是真的很低。這和環境有關,也和思想有關。
為了鼓勵農村孩子敢于樹立理想。林安安這個在農村長大接受教育,然后來城里半年就直接考上大學的經歷就顯得格外的有特殊意義了。
誰也不會覺得林安安是靠著這半年的學習超越其他同學的。這必然是在農村的時候就打好的基礎啊。
宣傳,必須宣傳。
林安安這才理解了這個情況。
這和她之前想寫文章的想法,也算是不謀而合。也是想鼓勵更多農村孩子考大學。
有這樣的文章,老師們一般都會給學生讀報的。只要孩子上學了,就能知
道她的故事。哪怕只能啟發一個人,也是值得的。
不用多想,林安安立馬就同意了這個采訪。
她并沒有講老林家那一群人。說實在的,那群人就不配上報占位置。
林安安采訪內容里,主要講的是農村普遍的現象。比如農村的條件困難,吃飯都是靠工分。為了吃飽肚子,家里長輩寧愿孩子賺工分,也不想孩子上學。學校為了照顧秋收這樣的農忙,每年都要放假,讓孩子回家勞動。孩子因為自身的見識有限,也無法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當然了,最重要的一點是,資源匱乏,所以也導致學習難度增大。
她講了關于自己如何尋找機會念書。也講了學校老師為了幫助她有時間讀書,還上門和家里人做思想工作。又說起自己當初如何樹立目標,以及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些方法還是林安安改動過的,她自己畢竟是個比較會念書的,她的經驗別人用不上。所以就針對二強這樣的孩子,設計過一些學習方法。這會兒就用上了。
林安安覺得,既然要上報紙幫助人,那就不能太假大空了,應該多一些這樣實際的操作,才能實實在在幫助人。
末尾了也感謝了老師的不辭辛苦,為她爭取的機會。
因為都是林安安的親身經歷,所以這些事兒自然很真實。報社記者覺得這些內容很具有代表性,就是后面拍照的時候犯難了。
因為林安安這個文章主要是針對她農村學習的經歷。可她現在的形象,和城市的孩子沒什么區別了。拍出來就有點兒不配套的感覺。顯得報道的文章很假。不配圖,又覺得缺少些什么。
林安安想了想,說自己有一張農村的時候的照片。因為當時和父親離得遠,就想給父親看看自己的樣子,就照相了。底片也留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