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社記者頓時驚喜,覺得這可真是峰回路轉啊。“這太好了,正好更符合我們文章的主題。”
林安安就騎車回去拿了。學校離著家里不遠,很快就拿到了學校里面。
記者和老師看到照片的一刻沉默了。
再多的言語,都比不上一張黑白照片來的真實。
說多艱苦,多難,光靠這些文字,雖然也能打動人,可也沒有比親眼看到,更有說服力。
馮玉康看著林安安的照片,又看看她現在。變化真的挺大。他見到的林安安都是變好了的林安安。
“這是我十五歲時候的,初二上學期沒多久。和現在也就差一歲。應該可以用吧。”林安安倒是沒想到,這個照片還能用在這里。
她當時就是想甩林常勝臉上的。甩完之后,就留給自己憶苦思甜了。
沒想到還能登報
記者看完這照片,就決定用這張照片。瘦弱又貧苦的孩子,不服輸的眼神。
這形象很適合這篇文章啊。再艱苦的環境,也不服輸。堅持夢想不放棄。
因為沒刻意的宣傳,林安安要上報紙的事情是沒什么人知道的。
林安安也擔心到時候人家又改變主意
不讓她上了,那她說得的早了,豈不是在吹牛
所以干脆也沒說了。反正對她來說也不是什么緊要的事兒。
因為要開學了,所以林安安下午的課程也停了,讓二強他們自己復習功課。她的時間就更多了,除了準備上大學要用的東西,就是寫文章。
這次也不需要寄了,林安安寫完稿子之后,直接去報社投稿的。
這次就可以節省很多時間了。
時隔半年,報社程編輯再次收到了林安安的投稿,還有幾分驚喜。他還以為這個作者停筆了呢。雖然后來也有人投稿軍屬相關的,但是總覺得缺少了最初的那個感覺。
這會兒通過林安安給他寫的信才知道,她最近都在忙高考,所以沒時間。如今已經考完了,以她以后就可以開始投稿了。以后這個軍屬系列,想要一直寫下去。
而且她本人現在就在首都。
程編輯就好奇她怎么來首都了,然后又好奇,林安安會繼續寫什么。
打開稿子看了之后,程編輯發現這次林安安不止寫了一篇文章,而是寄了兩篇過來了。
一篇是姜小木奮斗記。
程編輯還記得姜小木,是軍屬里面的一個孩子,從小被放在親人身邊。她明明有自己的父親,可是父親在部隊當兵,她在老家被親人冷漠對待,像一個孤兒一樣的。
姜小木在最初的那些軍屬故事里面不是最慘的,但是偏偏故事性最強。程編輯還記得當時有人打電話到報社,要求他立馬聯系姜小木的爸,回去拯救孩子。
姜小木進城了
程編輯很好奇,繼續看了下去。
很快就看得精神振奮。
如果姜小木的出場是一個艱難生活的軍屬形象,那這一篇就是軍屬自立自強的勵志故事。誰能想到,姜小木還是個會讀書的孩子呢。
她學習好,還學會給父親寫信求助了。然后成績也十分優異,不斷的考取好成績。姜小木開拓眼界了,想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