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老頭又去鎮上擺攤賣菜了是不是養雞成本太大,他吃不消了
要知道最近雞飼料的價格一直在漲,馮家還特別貪心,一次買了兩百多只小雞回來養。
這時候村里人養白羽雞,都是不成規模地在養,大部分人家就養幾十只。
白羽雞容易生病不能散養,天冷了還要給它們保暖,是必須養在屋子里的,偏這年頭大家的房子都不大。
一般人家空出一間屋養雞,養個幾十只頂天了
馮家一口氣養了兩百多只,那得空出好幾間屋。
這段時間馮家人擠著住就算了,家里還臭氣熏天
這還只是個開始,隨著小雞長大,它們消耗飼料的量會越來越大,雞屎自然也會越來越多
對馮家人來說,最近唯一值得開心的的事情,應該是他們時不時可以吃雞肉總有小雞生病死掉,他們舍不得扔,就自己吃。
等等,死掉一只小雞,就是虧一筆錢,馮家人不一定開心。
這個時代,在家養雞養鴨養豬養羊的人真的很多。
這些人普遍沒有學過養殖技術,國家監管力度又不夠大,就胡亂養。
九十年代的時候,很多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胡亂用藥,抗生素大把地喂給雞鴨,牲畜的糞便還排入河道造成污染
后來國家出臺了一些相關政策,情況才有所好轉,姜麗云記得到了后來,他們這邊都不許農民養豬。
現在的話,情況比九十年代稍微好點,這時的老百姓還不知道有那么多藥可以喂給雞鴨。
也是因為這樣,她才敢放心地吃白羽雞。
等到九十年代,他們村里人瞎養的白羽雞,她就不敢亂吃了,免得自己體內殘留了一堆獸用抗生素。
這輩子,她想長命百歲,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
到了鎮上,將攤子擺出來,馮易就開始做煎餃了。
而他們的攤子剛擺下不久,就有一對夫妻拎來一個煤爐,又在上面放了一口加滿水的鐵鍋,鐵鍋上面則放了蒸籠。
蒸籠里是蒸好的包子,賣包子的女人見個人就招呼“包子,好吃的包子,便宜的包子”
一些原本想買煎餃的人,最后去買了包子。
幸好姜麗云他們現在有三口大鐵鍋,輪換著做煎餃之后,來跟他們買煎餃的客人基本不用等。
很多人是不耐煩等待的,過來買煎餃見煎餃沒做好,轉頭就去買肉包子了。
煎餃雖然好吃,但等嘗過幾次,就沒有那么稀罕了。
吳小春見有人把攤子擺在他們旁邊,甚至招呼他們攤位上排隊的客人,覺得難受極了“他們怎么這樣”
姜麗云倒是并不在意,這樣的事情,她上輩子經歷過很多。
那會兒她一個人擺攤,曾有人到她攤位上鬧事,說她賣的東西不干凈,敲詐她讓她賠錢。
還有人拿了她的東西不給錢,有人用跟她買吃食,有人站在她的攤位旁邊跟她說污言穢語。
鎮上的一個老光棍甚至跟蹤她,被她拿著鍋鏟打了一頓才消停。
那時候她一百三十多斤,整天干活力氣很大,戰斗力不容小覷。
這輩子他們攤子上人多,亂七八糟的事情已經很少見了。
之后幾天,那個賣包子的人一直在他們旁邊待著,搶走了他們一些生意。
不過他們三個鐵鍋輪流做餃子,不需要客人等著,因此生意并沒有變差,甚至每天賣出去的餃子,比之前還要多一點。
他們現在,一上午大概賣一千六百個餃子,加上賣茶葉蛋,能掙到將近三十塊錢。
也就是這個時候,他們附近,又擺出來一個賣煎餃的攤子。
跟他們一樣擺攤賣煎餃的,就是那個之前總來他們這邊看他們做煎餃,還問東問西跟他們打聽各種事情的年輕男人。
姜麗云見他跟風賣煎餃,一點不覺得奇怪。
煎餃的做法并不難。
豬肉餡的餃子,多做幾次就能包出來,煎餃的話
他們賣煎餃一直都是現做現賣的,那人站旁邊多看看就學會了,回去之后多嘗試嘗試,注意火候,就能做個差不離。
上輩子她做煎餃,也是這么跟人學的。
不過她學會之后去了遠點的地方賣,開發新市場,這人卻把攤子擺在她的攤子旁邊,打定主意要搶她的生意。
這就有點過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