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倘若說上一次,楚彧和太后提立儲之事,只是為了安撫她,讓她不要再插手自己的后宮,從而做出的妥協和退讓,那么這一次,他再提立儲,就是一種要挾。
楚彧不打算再次息事寧人,他要讓太后心生悔意,投鼠忌器,從此再也不敢對燕搖春動手。
于是次日在朝堂之上,他的一句話,掀起了軒然大波。
天子打算議儲。
議儲
在聽見這兩個字從楚彧的口中說出來時,所有的大臣都在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什么毛病。
皇上才剛剛親政,正是春秋鼎盛、大施拳腳的時候,怎么就忽然想起議儲了呢
最重要的是,宮里根本沒有皇子啊
官員們騷動起來,就連左相吳丘明也被這個消息沖擊到了,但是他的反應很快,立即上前一步,小心地問道“如今皇上膝下無子,不知陛下意欲冊立誰為儲君”
楚彧道“朕打算從皇室宗親中挑選一位,至于具體人選,尚未確定。”
“請恕微臣愚鈍,”吏部尚書寧榮上前,謹慎措辭道“臣聞天道所親,莫過于子孫,皇家血脈,承繼千秋,如今皇上正值盛年,身強體壯,為何不立親子為儲君如此既可確保皇位傳承之正統,又能維系血脈之純凈。”
這也是眾臣心中的疑問,于是他們紛紛看向御座上的天子,空氣逐漸安靜下來,針落可聞,在短暫的沉默之后,楚彧才開口,徐徐道“朕承祖宗之基業,荷天地之洪恩,應當夙夜匪懈,以守社稷,然朕體有不豫,登基至如今,子息猶缺,朕心中實為慚愧。”
他說到這里,頓了一下,目光掃過下方的大臣們,繼續道“朕深念祖宗基業,國家之長遠,需有賢明承嗣以安民心,繼承大統,故而欲從皇室宗親中挑選一些適齡之子,接入宮中,親加教誨,諸卿皆是朝廷股肱之臣,當體諒朕的心意,同心輔佐新儲。”
話說到這個份上了,天子一番拳拳心意,都是為了天下社稷考慮,誰又能反對呢
眾臣聽了,都萬分感動,甚至有幾個大臣老淚縱橫,今上真是勤勉敬慎,宵旰憂勞,只恨不能肝腦涂地,以報君恩。
吳丘明眼含熱淚,慨然道“皇上仁德廣被,恩澤萬民,真乃堯舜之君,有明君如此,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眾臣齊聲道“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楚彧微微一笑“能得諸卿追隨,亦是朕之幸事,大昭的幸事。”
議儲的事情就這樣定下了,圣旨發下去,著令適齡的宗室之子都入宮,考查品性學問,聽從教誨,以備東宮之選。
此事傳到慈寧宮后,太后大發雷霆,又一連摔了數個茶盞,連夜趕緊下了懿旨,命明王妃帶著兒子入宮,這種情況下,她自然是沒工夫再找燕搖春的事情。
或者說,她心中已經開始隱隱后悔了,太后捏著鼻子親自處理了慎刑司的事情,沒叫風聲傳出去半點
,免得楚彧還有什么后招。
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太后爭斗了一輩子,都沒吃過這種虧,那幾日她被氣得頭風癥頻發,脾氣都暴躁了許多,整個人肉眼可見得老了好幾歲。
佩兒的死,就像秋日的一片枯葉,輕飄飄地落在水面上,泛起些許漣漪,很快又消失了,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起初宮人們還會湊在一起,議論著那個宮女的死因,畢竟她是被人下毒害死的,還是死在了慎刑司,這幾個因素湊在一起,就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仿佛其背后掩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
就連摘星閣的宮人也會在私下議論,燕搖春聽到過幾次,秀眉微蹙,知秋見狀,立即會意,主動道“奴婢這就去訓斥她們。”
“訓斥就不必了,”燕搖春道“誰要是再議論這件事,就就扣一半月銀。”
這個方法確實很奏效,從此往后,再沒有人敢提起此事,真正做到了令行禁止。
燕搖春不禁感嘆,扣工資果然是最有用的手段。
她不讓宮人們議論佩兒的事情,不過是不想讓那個少女的死亡成為他人口中的談資,但是燕搖春自己卻還是比較在意的,譬如,她想知道究竟是誰在幕后策劃這一切。
佩兒在誣陷她之后,又被人下毒害死,這件事本身就十分不合理,明顯是有人在暗中算計她。
雖然燕搖春一向與人為善,看起來沒脾氣,但旁人若以為她是什么好捏的軟柿子,那就大錯特錯了。
雨下了好幾日,天氣便愈發得冷了,庭中的海棠樹上結了許多冰花,晶瑩剔透,煞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