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的是,亞西比德的確引起了艾爾海森的興趣。
而不知應當高興或是同情的是,對于感興趣的事,艾爾海森會使用一切他認為合適的手段和權力。
聰明的人就像月亮,只將其閃爍的一面朝著世人。
就像是某種隱晦的游戲。
在智慧宮浩如煙海的藏書中、在一行行飽含智慧的文字間,留下零星幾句評論,簽下那個曖昧的共用名a,等待那人不知哪天的意外發現和回應。
每次從他手中接過還書時那瞬間的興奮,就像是小時候背著父母偷偷將手指伸進糖罐一樣,快樂,還有一點點刺激。
“神明也是生物鏈中的一環,自然也會犯錯,過于敬畏神明是不可取的a。”
“藝術本身并沒有錯,但藝術家的優點和缺點都太明顯了,這或許是他們在教令院風評不佳的原因a。”
“美德不是錯誤,將評價權交到他人手里、因為平庸者的嘲笑而否定自身才是。依循自身意志行動,這本身沒有任何值得同情或是嘲笑的地方。不如說,比起書中其他人,我更喜歡那名愚蠢的騎士
a。”
智慧宮的角落里,你蜷縮地坐在窗臺上,用柔軟的窗簾遮擋了你的身影,借著彩色玻璃透射來的斑斕的光,讀著艾爾海森給你的回應。泛黃的書頁上,少年鋒利又整潔的字跡,就像是他留給你的印象一樣。
你垂著眼,修長的手指撫摸過書頁上帶著墨香的筆跡。
a艾爾,或是亞爾。
一個署名,又像是只屬于你們的昵稱。
盡管在現實中,艾爾海森與亞西比德仍然只是偶爾在智慧宮擦肩而過的學弟與學長,但在智慧的國度,兩個有著同樣署名的靈魂卻已經無數次見面、交談、爭辯。
他了解你的思想,你隱藏在溫順、安靜外表下的反叛和不甘。你了解他的天才,他和年齡不相符的冷靜、理智、極為自恰的人生觀,以及極為超前的、對事物的認知。
輕輕咬了下羽毛筆的翼尾,順著艾爾海森的評價,你寫下了思考與回復。筆尖在紙面游走,沙沙作響時,一個想法忽然在你腦海中浮現。
你想更了解他。
你開始不自覺地注意艾爾海森。
或許是在智慧宮,他在摞滿文獻的桌子前完成課程作業,而你則抱著待整理的書籍路過。或許在教令院的走廊,他在遠離其他知論派學生的地方站著,而你跟在父親身后遠遠看著。或許是在寂靜園,他在涼亭內,而你在不遠處的玻璃窗眺望。
在長久的觀察中,你發現艾爾海森平時總是獨來獨往,沒有什么交好的同學,也沒有推心置腹的朋友。除了課程以外,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身體還未抽條、坐在凳子上時腳尖都碰不到地的少年,卻一本正經地捧著比自己手腕還厚的書籍這幾乎成為了智慧宮的一道風景。
喜歡方便拿取的食物,喜歡安靜,討厭麻煩。
你幾乎是津津樂道的觀察著艾爾海森的生活,就像是生論派學者觀察蘑菇的生長,或是素論派學者記錄地脈的變化。
你從未這么期待每一天的到來。
亞西比德這樣明顯的窺探,自然引起了艾爾海森的注意就像不親人的貓遠遠地跟在人類背后,自以為躲得很好,卻不知尾巴和胡子一直落在外面。
但艾爾海森沒有揭穿,也沒有制止。
硬要解釋的話,一方面與亞西比德筆談確實可以增進對知識的理解,激發思考的火花;另一方面,身為知論派賢者之子、現任大掌書最喜歡的圖書管理員,亞西比德未來幾乎肯定可以接手智慧宮與他交好,有利無害。
與一些擁有崇高道德標準的頑固學者不同,艾爾海森從不介意手段,只在乎結果所以接下來要做什么再清楚不過了,不是么
幾天后,連續幾個中午因讀書而錯過午飯的艾爾海森,在常坐的桌上發現了一盒三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