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飯前不洗手,姑姑會揪著表弟的耳朵;表弟不好好寫作業,姑姑就舉起笤帚
而他,干什么都沒人在意。
物質上的偏心更是不用多說。
賀冬冬被接回自己的家,身上一堆壞毛病,還和父母很生分。
面對父母只有嫌棄、又不像姑姑對自己孩子那樣帶著關切的指責,賀冬冬就更不愿意親近父母。
他變得越來越敏感自卑,像個烏龜一樣豎起堅硬的外殼把自己包裹起來。
尤其是在家里有了弟弟,感受到差別對待之后,賀冬冬就更加委屈、憤憤不平。
弟弟出生后,母親就做了家庭主婦。
弟弟有干凈合身的新衣服,有各種他沒見過的玩具,甚至還有專門的保姆照顧。
弟弟讀的是父母精心挑選的幼兒園,弟弟的生日能收到很多禮物
可他的生日,父母很多時候都不記得。
明明,他的生日在冬至,那么特殊的日子。
每年的冬至并不固定,哪怕他們不記得他的生日具體是哪一天,只要在冬至那一天就好
然而,他總是被忽視的那一個。
就連中考,他都沒有人送,因為那兩天弟弟有點中暑。
每次那個小屁孩給他分享東西
的時候,他都覺得那是炫耀和施舍。
賀冬冬很嫉妒自己這個弟弟,也討厭他。
喬行之的作品主角光環失效了快穿最新章節由全網首發更新,域名
可是,全家只有弟弟對他最好,哪怕這點好對于施舍者來說微不足道,更比不上弟弟對父母的好的百分之一
慢慢地,他就被“感化”了。
賀冬冬發現,如果他聽弟弟的建議、他對弟弟好,那他就是父母眼中的好哥哥,會被他們夸獎、得到他們的關心。
那就這樣做吧。
不用想那么多
賀冬冬開始慢慢融入這個家,帶著幾分妥協。
后來他斷了手,弟弟對他有心疼和愧疚,父母更是小心翼翼地呵護、安慰他,表示他是為救小寶才受傷的,以后小寶會報答他、對他好的,若他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家里會給他分更多的財產。
一朝從健康人變成殘疾,失去的還是慣用手,賀冬冬只是低落了一段時間,他沒有大鬧、沒有埋怨賀小寶,因為他知道,若自己不懂事的話,只會把他們的同情和愧疚消磨干凈
他手都斷了,不能沒人養
賀明雋看完,心里倒是沒有太大的觸動。
哪怕他自己不是在和睦有中長大,他也做不到感同身受。
正如賀明雋沒有盡信系統給的劇情,在他看來,這段屬于任務世界的“賀明雋”的記憶,大概也是比較主觀片面的。
不過,這種家務事、親情糾葛又不是判斷題,能輕易說出個對錯,更多的是立場問題,感情上更偏向誰。
賀明雋更無意去把這個家庭誰虧欠誰、誰受委屈或有苦衷算個一清二楚。
他更關心自己的任務是什么。
他如今的身份是個很缺愛的孩子。
這一點,不管是從系統所給的劇情,還是他接受的“記憶”,都能看出來。
而且,按照大眾的觀點,這孩子的性格也很有問題。
大概就是網上常說的“有些人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賀明雋很坦然地承認,他如今這樣的性格脾性,未嘗沒有小時候經歷的影響。
只是,他很接受現在的自己,不覺得自己需要治愈。
但任務世界的“賀明雋”不一樣,這孩子似乎很期待家人的愛。
賀明雋有點擔心,如果任務內容是要求他扮演一個好兒子去討好父母、獲得寵愛,那他可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