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已經停了,但冬風料峭,走在廊間也能感覺到刺骨的寒意。
這時便慶幸這院子不大,不過幾步路的功夫便已到了書房,將嬴政交給先生,趙姬便走了,只留仲姜跪坐一旁侍奉二人。
先生是呂不韋幫忙請來的,名喚屈幸,是個楚國人,通曉百家之說。
但嬴政并不是特別喜歡他,因為他委實太過嚴苛,沒有坐直打手板,錯一個字打手板。
跟著他嬴政學了許多,可卻常與他有意見相左之時。
然屈先生并不能容忍嬴政不同的意見,若是與之相辨,也常是挨打的。
從前嬴政倔強,總手腫得高高的回去,仲姜用涼水幫他止疼。
但現在嬴政學會了一句話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必在意眼前的輸贏,時間會帶給人答案。每每這時候嬴政還是會在心中暗想,其實他是比不過那人的,那人懂得好多啊
屈幸看著神游天外的小公子,搖了搖頭。
小公子天資聰慧,可這聰慧不一定是好事啊,再看他并非一心向學,屈幸更是忍不住嘆息。好在是對方最近性子收斂了許多,不然他還不知該不該繼續這門差事了。
“小公子,今日老夫先給公子講一個故事吧。”
嬴政訝異,一向古板的先生居然也會將故事,他沒忍住表現出孩子心性,“好啊好啊”
他最近最愛聽故事了。
屈幸微微頷首,說道“從前有人名曰項橐,時年七歲,孔子稱其師,卻死于齊吳之爭,年不過十二,小公子可知為何”
雖然這故事實在簡短,倒也勾起了小嬴政的興趣,他問“何故”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也。”屈幸取出書冊,與他解說左傳其篇,不出所料,小公子很快便熟讀此篇。
他暗自又在心中稱贊一番,表面卻絲毫不顯,“項橐聰慧,吳國齊國皆想得之以得天下,不得,殺之,若是小公子,當作何解”
嬴政小小的
眉頭慢慢皺了起來,若是他,他要怎么辦呢
聰慧是他的錯嗎他不自覺地噘起嘴來。
對面的屈幸見他如此,臉上浮現自得之意,能有難住這小公子的問題就好。
半晌之后,屈幸覺得時間差不多了,他正欲開口為嬴政解惑,卻見嬴政把小手從下巴上放了下來,問道“先生,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吳齊為何認為得了項橐便可得天下呢”
在他看來項橐未必聰慧,真正聰慧的人起碼得像是方盒中那人一般吧,若是那人定不會將自己至于那般險境,就算已入險境,定也能迎刃而解。
至于他,他自認如今不如盒中那人,那他便不會陷入那般險境,再說了,他乃大秦王室之后,誰會搶他
不,不是搶,而是得不到便要毀掉。
思及此,他恍然明白了屈幸之意。
項橐是過于聰慧而招致禍端,而盒中那人也極少在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聰慧,只在父親母親面前表現自己以得寵愛。
嬴政也想明白了為何那人有時有事卻不明說,總是無意成事,原來都是刻意為之。
他為何要培養幫手,許多事情要由幫手出頭的緣故也昭然若揭,此真乃大智也。
嬴政想明白再抬頭時,卻見先生用一種孺子不可教也的眼神望著他。
但他還是開口回答了小嬴政的問題。
“這就叫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嬴政領了對方提醒的好意,這時卻也沒談要藏拙之事,只是起身行了一禮,贊道“先生大才。”
屈幸一怔,他可從未得過這小公子的這般謝禮,一時竟不自在起來。方才本想算了,此時又忍不住提醒,“小公子年紀尚小,不必事事冒頭,莫要成了那項橐才是。”
嬴政面上一喜,早已明白了先生是為著他好,他笑說“多謝先生贊我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