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桓笑而不語,聽罷眾府長輩的
話后點點頭“那這樣吧想參與的便參與,不想出風頭的本國公也不勉強。”
但盛葉舟知曉,這些話只針對那些起哄的少爺們,對他們幾個當事人來說,是沒有退路的。
“你們五人中選出兩人來比,如此也不用特意排何名次,輸就是輸贏就是贏。”宋桓又道。
說完就靜靜看向五人。
“徐嘯,靠你了。”盧澤明立即拍拍徐嘯,盛葉舟都能瞧見他狠狠松了口氣的模樣。
徐嘯笑著點頭,眸光挑釁地看向廖飛羽,得了對方狠狠一個白眼“看甚看,葉舟和你比。”
“盛葉舟”徐嘯錯愕地望向身后面不改色的盛葉舟,接著面上浮出抹諷刺的笑意“怎的,明知會輸所以讓好友替你丟這個人”
在他印象中,盛葉舟很聽先生的話,還算勤奮但天分不足,在書堂中并無特別之處。
廖飛羽“嗤”了聲懶得搭理。
若是好友方才不點頭,他當然會接下徐嘯的挑釁,但明顯盛葉舟想比,他當然要將機會讓給好友。
徐嘯還欲再嗆兩句,中堂上的宋桓突然輕咳兩聲,堂下迅速噤聲。
“看來你們都有人選了,那就考試的兩人留下,其余人退到一邊吧。”
巴不得離開的人連忙向兩邊退去,堂中只留下盛葉舟和徐嘯。
“既是考試,那便正式些”宋桓起身,沖幾位長輩點頭示意。
本來身份最為合適的廖山長與盛禺山都因避嫌,站起來時往后退了兩步,讓一直默不作聲坐在右側第一位的老者走到中間。
老者盛葉舟也認識,乃是安國公府姻親老安王鄭旭。
雖為皇親國戚,但在先帝執掌朝政之時,彼時還是少年的安王曾用化名一路參加科考,直至殿試之時才叫太監認出。
不論從資歷還是學識上,這位老王爺都足以主持這場小孩們之間的比試。
盛葉舟有些疑惑,不明為何宋桓非要將晚輩的幾句爭強好勝上升到比試,如此一來不是他親手搶了長孫女的風頭
要講正式,老王爺與安國公還專門討論一番后才定下了比試內容。
兩人年紀輕,又沒有下過考場,要商討適合兩人的考試內容還真磨蹭了半天。
半晌后,老安王一步上前開口“經我與安國公商議,今日比試就分為明經與寫字兩項”
明經貫穿整個科考的眾多場考試,從縣試到會試第一門考得都是明經。
這一門主要考得就是四書五經的熟練程度,至于寫字,也包括在明經考校之中。
也就是說默寫答題之同時也要求字寫得好。
而且最后老安王還在考校末尾加上了時辰限定。
需得在一炷香內完成作答,由眾位長輩共同評判后決出寫得又快又好的一人為勝者。
當然,是比試就得有彩頭。
老安王眸子一瞇,捋著胡須笑得和煦“不若眾位都下點彩頭,就當給小輩
們點零花錢”
看到此處,盛葉舟終于明了。
老狐貍就是老狐貍,宋桓與老安王竟是借由此事試探朝中眾位勛貴的站隊
雖然出來比試的是徐嘯,但他身后是親家盧府,而盛葉舟毫無疑問是爭奪尚書之職的另一方盛府之孫。
彩頭是小,親疏遠近在此情此景下大可一目了然。
內閣首輔之位,自寧成建國三百多年來都是從六部尚書之中出,拿下此職,就意味著進入了朝廷真正的核心層。
難怪一向秉持中庸之道的盛禺山也沒阻止盛葉舟。
盛府在此事上勢在必得。
而接下來宋桓的一句話很快就證實了盛葉舟的猜想。
“那本國公先下個彩頭,若是贏下此次比試者”宋桓看向盛葉舟與徐嘯,雙手背在身后朝前走了兩步,似笑非笑地道“本國公就說上幾句好話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