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朦朧中聽見歹徒交談,得知是柳妃與夜鴉山匪里應外合謀劃的這場行刺,目的是殺了陳矚。
可惜到手的人是元妃。
夜鴉山匪首罵罵咧咧地砍傷了元妃,想將她丟棄在城郊的亂葬崗,等待野狗分食。
初秋的夜里,風聲蕭瑟,比眼冒綠光的野狗來得更早的,是一陣噠噠的馬蹄聲與小姑娘悲傷的哭聲。
十一歲的江頌月為給重病的祖母尋藥偷溜出家門,在山野迷路,騎著一匹馬,搖搖晃晃地經過亂葬崗,撞見了殺心暴起的山匪與僅剩一口氣的元妃。
“母后在江頌月出現后徹底暈死過去,醒來后就在譚山縣的醫館里了。江頌月說是墳地里爬出的惡鬼打傷山匪,惡鬼還給了她一瓶仙藥,讓她拿回家救祖母。”
救命之恩是真的,只是會對太后名聲不利,所以陳矚登基后,太后換了個法子找到江頌月報恩,同時以刺殺太后的罪名,無休止地討伐夜鴉山匪。
“柳妃沒有子嗣族親,沒有理由殺朕,更沒有機會與千里之外的山匪串通,必然是會他人謀事。”
陳矚那時已是太子的不二人選,他死了,別人才有機會登上龍椅。
所以柳妃背后的人,極有可能是他殘存的兩個兄弟之一,或是那位久不外出的皇叔。
臥榻之側,有虎狼伺機而動,陳矚日夜難安。
如今他已登基三載,大權在握,是時候將舊事查清,揪出當年欲殺他奪皇位的人了。
只不過柳妃已死,要查清七年前刺殺的主謀,只能從夜鴉山的匪首著手,然而那匪首蹤影成迷,實在難以抓獲。
夜鴉山已破,尋找匪首的除了他,還有那幕后之人。
他怕有人捷足先登滅了匪首的口。
“江頌月。”陳矚輕緩地吐出這個名字。
那個秋夜究竟發生了什么,陳矚不知,但很確定匪首在那晚吃了很大的虧,否則他絕不可能放過元妃。
若他知曉江頌月便是那晚意外闖入的小姑娘,他必會前去報復。
“陛下想用江頌月做餌”
“她是最適合的人選。”
如今夜鴉山僅剩匪首在外逃竄,他孤身一人,不敢輕易對武將出手。江頌月不同,她身邊人少,且時不時要離京查賬,是最容易下手的。
至此,聞人驚闕得知事情始末與陳矚要他追查的事情,他還有最后一件事需要確認“臣斗膽問圣上一句,江頌月留是不留”
陳矚遲疑了起來。
片刻后,他幽嘆道“她對母后有救命之恩,且兩年前,朕初封她為縣主時,恰逢西北洪澇,她拿出十一萬兩白銀賑災,為朕做足了臉面”
有江家做表率,京中商戶與世家紛紛效仿,彼時根基尚不穩的陳矚沒費太大力氣,就解決了這場災禍。
十一萬兩,而非整數,說明那是她全部身家。
是受人指點刻意為之也好,是赤忱真心也罷,那時年方十六的江頌月傾盡所有給他做臉,這行為真真切切地搔到了陳矚與太后的心尖上。
“若非無計可施,不可動她。”
言畢,陳矚目露兇光,厲聲道“聞人驚闕,不論你用何種辦法,朕命你三個月之內,務必將夜鴉山匪首活捉歸案”
聞人驚闕眸光低轉,拱手朗聲道“臣領旨。”
其實還有一事聞人驚闕尚存疑問時隔五年,重逢后,江頌月認出太后就是當年她在亂葬崗遇到的婦人了嗎
陳矚未提,那便是不希望江頌月認出太后,于是聞人驚闕沒問。
姑且當她年少無知,早已不記得了罷。
江頌月才出車廂就打了個冷顫,迎出門的侍婢扶她下來,道“老夫人一看見天轉陰就知道晚上會冷,已經讓人備好了姜湯和沐浴熱水。”
江頌月點著頭快步入府,到了連廊下,管家追了過來。
“表少爺送了株人參孝敬老夫人”
“錢家二姑娘遞了帖子,邀縣主三日后去菩提廟上香”
“錢莊的金掌柜來了一趟,為的還是春日那筆舊賬,想求老夫人說情,老夫人沒理,把人轟了出去。”
都不是什么大事,唯一能讓江頌月上心的是那個做假賬欺瞞東家的金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