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沒想到見到的還是個熟人{“原來是你啊。”
怪不得這么敗家,老子能花幾百萬買個燈當年節禮,姑娘就能捧著幾十萬送到朋友面前去。
“你認識我”
“年初你跟著你父親來買過一個燈,當時是我父親接待的你們。”
嗯,他當時依舊坐在攤位后邊打游戲。
“這這攤位,原來是你們的啊。”
宋知許這才有了那么一絲的尷尬,下午剛跟昭昭姐吐槽完自己親爹在燈市上花大價錢買燈,晚上自己就用行動證明了她果然是她爹親生的,連送禮挑的攤位都是同一個。
“不用,走吧,看看別的。”
對于溫昭溪來說,宋知許的定金早就付過了,那批家具的折扣就足夠。
帶著草帽的男生這才看向溫昭溪的方向,不免為她的模樣晃神了一瞬“不買的話我可繼續開下一局了。”
“開吧開吧,再見。”
宋知許巴不得火速逃離這個攤位,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再也沒開口說一句買一盞燈送給溫昭溪這樣的話。
兩人接下去路過的攤位都大差不差,如今技藝與工序傳承相對完整的燈彩并不算多,也就七八種,并且大部分攤位上的燈所用的技藝也并不是正統,許多都是手藝人靠著國家公開的部分技藝詳解自己摸索著做出來的。
燈市開放的時間并不長,九點半到了關市的時間,溫昭溪也正巧逛到了那三個定位里的最后一個,蘇州燈彩攤位。
攤主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已經在收拾東西準備離開了,見攤位前又來了兩位客人才停下了手里的動作。
蘇州燈彩極具當地的風格,連燈籠的造型都以蘇州園林中的亭、臺、樓、閣為主,這攤位上懸著的燈籠遠遠看去就像是立著一片空中樓閣。
“兩位是想要買燈嗎”
溫昭溪來這個攤位之前其實并沒有買燈的打算,但等她看完攤位上的燈以后,卻有了不同的決定“這一盞燈怎么賣”
“這”
老先生看上去有些躊躇不定“小姑娘,實話跟你說,這盞燈我還并沒有決定好是否要出售,你要只是一時興起,最好還是別把它帶走。”
這燈顯然有些不對勁,但老先生卻不愿意再說。
“既然是帶到燈市上了,說明先生還是有出售的想法,我覺得我與它有緣,先生開個價吧。”
溫昭溪很少有這樣堅定地想要某樣東西的時候,但她在見到這盞燈時卻立馬有了要買下它的念頭。
“昭昭姐,這燈有什么特別的嗎”
宋知許看向溫昭溪選中的那盞燈,它被孤零零地掛在了攤位的最邊上,整體也并不如攤位上別的燈精美,甚至可以說是灰撲撲的,她不明白怎么昭昭姐看了一路的燈,最終卻選了一盞最普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