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里,于文慧提出問題,“你以前不是說過,不要刻意去調整呼吸嗎?”
“不調而調,這才是真正的調息。”
青竹說了一句,見于文慧臉上帶著疑惑,又換了一種方法來說,“剛開始修行時,我們要學會有意識的調整呼吸,讓呼吸慢下來,讓呼吸變得平緩。”
“呼吸,與心念有關,呼吸平緩了,呼吸變慢了,雜念就會減少,如果呼吸很雜亂,雜念就多。”
“哦!”于文慧點點頭,問,“你是怎么修練的?”
“我修止、觀!”青竹說,這是根本法門,一切世界法,都是修止和觀。
“不懂!”于文慧搖頭,她的境界還沒有到,還無法理解。
青竹說,“觀想,觀呼吸,觀手,觀腹部起伏,其目的,都是為了集中精神,提高專注力,專注力提高了,定力也會相應的提高,佛經上說,定慧等持,就是這個道理,定力高了,智慧也會提高,這不是世間智慧,而是般若智慧。”
于文慧靜靜的聽著。
青竹又接著說,“于老師,西方科學家,還有西方心理學家,已經開始研究專注力方面的問題。”
“所以,西方的學校有很多提高專注力的方法,你可以學習一下。”
“佛說,方便法門,世間有八萬四千法門,條條皆可證道,你只要找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就行了。”
“于老師,你要記住一個目的,無論何種法門,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提高專注力。”
“呵呵!”于文慧燦爛的一笑,“還有,提高意志力。”
專注力和意志力的問題,青竹和于文慧說過很多、很多。
青竹離開后,于文慧從夢中醒來,嘴角帶著一絲淺淺的笑容,她感覺心里甜絲絲的,就好像吃了蜂蜜。
于文慧在床上躺了一會,卻一直無法入睡,她又披上外套,緩緩的坐起來,心想,‘我在試試,看能不能入靜。’
入靜,這是基本功。
前面說過,靜有三種狀態,一個是昏沉的靜,一個是清明的清,一個是專注的靜。
對于初學者來說,先不要管哪種靜,只要能入靜,就算是成功了,能入錯覺的靜,也算是一種成功,只要入靜,就進入了潛意識狀態。
修行,就是為了開發潛意識,所以,只有進入潛意識狀態,才算是修行。
于文慧坐在床上,盤膝而坐,她想,‘先調整呼吸!’
于文慧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又緩緩的吐出去,如此反復,做了五次深呼吸后,她感覺身心都放松了,呼吸也平緩了很多,又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
呼吸,是潛意識行為,平時,大家都不會關心自己的呼吸,只有呼吸出問題,或者,用手捂住呼吸后,人才會察覺到呼吸。
正因為此,觀呼吸也比較困難,呼吸的吸引力比較弱,人觀察了一會之后,就會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