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出國之前,青竹可能不會說其他的修行之法,他知道很多觀想法門,也知道‘禪秘要法經’是真正的修行法門,修成之后,可以成就阿羅漢果位。
‘禪秘要法經’屬于小乘經典,可證小乘道果。
‘瑜伽師地論’屬于大乘經典,可證大乘道果,可證菩提道果,可成大菩薩,可以成佛。
當年,玄奘法師西行取經,所取的經文就是‘瑜伽師地論’,所以,瑜伽師地論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
瑜伽師地論,其中的‘地’就是境界的意思,一地,就是一個境界,十七地,就是十七個境界。
即,五識身相應地、意地、有尋有伺地、無尋唯伺地、無尋無伺地、三摩呬多地、非三摩呬多地、有心地、無心地、聞所成地、思所成地、修所成地、聲聞地、獨覺地、菩薩地、有余依地、無余依地,這就是十七地。
其中,五識相應地,意地是一個階段;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又是一個階段;三摩四多地,非三摩四多地,是一個階段;有心地,無心地,又是一個階段;聞、思、修是一個階段;聲聞,獨覺,菩薩是一個階段;再到最后,有余,無余。
得入無余涅槃,是為最高果位,能入無余涅槃者,就已經是佛了。
所以,瑜伽師地論所講的內容是一個人如何一步一步的修成佛。
只要悟透了‘瑜伽師地論’,就一定能成佛,正因為此,青竹主修瑜伽師地論這本經書。
知道了修行境界,就能一步一步的往上走,青竹已經達到一禪境界,進入了初定,屬于有尋唯伺地,如果按瑜伽師地論上面的境界來說,青竹還沒有入定。
三摩四多地,就是‘定’的境界,不入三摩四多地,就不是入定。
青竹想了想,覺得‘禪秘要法經’也不適合蘇珊她們修練,里面的白骨觀,不凈觀都非常難修,需要大毅力才能修行。
此外,瑜伽師地論也不適合蘇珊她們修練,她們無法理解‘瑜伽師地論’里面講的內容,不能理解,就不能如理作意,也就無法修練。
“觀想法?”
一切修行之法,皆是觀想之法,是以,道藏中有一句話,‘借假以修真。’
可以這么說,我們觀想的影像,屬于批三重影像,不是本體。
月亮照在大地上,會出現月光,月光下面有樹木花草的投影,這個投影就是我們觀想的影像。
然而,月亮不會發光,月亮也是借助了太陽光,才能發出亮光,所以,月亮不是本體,太陽才是本體。
因此,觀想是第三重影像,這一點,一定要明白,這是觀想的原理。
說完觀想,再說青竹,青竹思考了一下,說,“這樣吧,我教你們一門觀想之法,水晶觀想法,這是一門溫和的觀想之法,也比較適合大家,另外,我再給你們講霽催眠。”
“催眠?”蘇珊不解,“催眠和修行有關系嗎?”
青竹說,“當然有關系啊!”
蘇珊有些好奇,也有一些害怕,催眠在普通人的心里非常神秘,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被人催眠了,就會失去自我意識,失去自我。
眾人不知,人永遠不可能失去自我,真我永恒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