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唯識學的說法,一切有情眾生,皆有八識,眼耳鼻舌身,此為凡人五識,在瑜伽師地論之中,有五識相應地,這一篇重點講了五識,以及五識與天地萬物之間的關系。
除了眼耳鼻舌身前五識,還有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
第六識,大多數人都能理解,有一個哲學家說,‘我思,即我存!’也就是說,那個在思考的就是我,如果人不思考了,就不存在了,或者說,是植物人。
這個思,就是第六識。
在思之后,還想更細微的心理活動,那就是想,想,我們最常見的感覺就是‘思念’一個人。
如,你真心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就會‘想’她,吃飯想她,做事想她,睡覺也想她,那時候,滿腦子都是她的影像,還會想,她在做什么啊,她有想我嗎,她愛我嗎?
這就是想,這是更細微的一種心理活動。
思,如果更形象的說,就是思考,也屬于一種邏輯思維,如,一個人做數學題目的時候,會思考問題。
這就是思,屬于潛層次的心理活動。
但是,‘思’還不是第七識,玄奘法師為了解釋八識,做了一首八識規矩頌,其中,有八句話,描繪了第七識。
八識規矩頌這樣說,‘帶質有覆通情本,隨緣執我量為非,八大遍行別境慧,貪癡我見慢相隨。恒審思量我相隨,有情日夜鎮昏迷,四惑八大相應起,六轉呼為染凈依。極喜初心平等性,無功用行我恒摧,如來現起他受用,十地菩薩所被機。’
以青竹的境界,他只能理解,‘恒審思量我相隨’這句話,也就是說,人在思考的時候,那個‘我’就會一直伴隨著。
如,很多人說話的時候都會帶一個‘我’字,像,我愛你,我不喜歡吃這種東西,我就是這種性格,我喜歡吃甜食,我的運氣好差啊,凡此種種,都會提到一個我字。
此外,人說話的時候,也會下意識的說,‘我認為!’如,我認為某某事是正確的。
在金剛經之中,有一句話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就是要人放下‘我’,這個所謂的放下,就是把第七識放下。
佛說,真正的‘我’是第八識,第八識,又稱為如來藏,又叫真如,既是真如,即是真我。
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心靈之中還有一個真我,總把‘假’我當成真我。
這一點,需要很高的智慧,需要很高的見地,還需要很高的修為,達到八地菩薩以上,才能證得真我之境。
青竹睡覺的時候,可以感覺到‘靈’的存在了,也就是說,他終于知道‘假’是什么了,這也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再做一個比喻,在很多時候,人們看不到月亮,月亮隱藏在云層之中,隱藏在迷霧之中,人們不知道那個照亮夜色的是月亮,當人們看到月亮后,才知道,‘哇,原來,是因為天上有月亮,夜晚才這么明亮。’
這個時候,就等于找到了假我,因為,他找到了月亮,找到了光源。
然而,月亮真的會發光嗎?月亮真的是光源嗎?
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知道了,月亮本身不會發光,月亮之所以發光,是因為月亮吸收了太陽光,才能釋放出光和熱。
所以,真正的光源是太陽,也就是說,那個真我是太陽。
因此,一定要弄明白,哪個是真正的主,哪個是真正能做主的東西,哪個是真正的光源,哪個是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