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放著天工閣造的啞鈴,劉昀一邊機械地推舉,一邊在腦中登陸圖書館,翻看昨日借來的書。
他曾試著把某本書抄在紙上,但圖書館a禁止他這么做,每次他想謄寫時,腦中的書籍便會變得模糊不清,連帶他背下來的內容也忘了個精光。
劉昀猜測這大概是圖書館設下的平衡機制,只允許他把學會的知識用于實踐,不允許他把圖書館的文獻內容復制到現實。又或者,它只是單純地保護版權,防止轉載與私印,總之,當摸清楚圖書館的規則后,劉昀每天只在腦中讀書,偶爾去翻看自家書庫的古籍,爭取做到全面發展。
要說有什么不好,那就是圖書館的書太多了。在沒有推薦書單的情況下,劉昀只能靠著分類與檢索上的書名碰運氣。這就導致遇到爛書的機會大大增加,也給基建的系統性進程創造了難度。
但劉昀很看得開。科學嘛,就是個不斷探索與糾錯的過程。如今他擁有一個館的“巨人肩膀”,數不盡的未來知識,區區一個搜集資料的難度,根本算不上難度。
而且圖書館里真的什么書都有,基本把他大學里的整個書庫都搬來了,包括什么偵探小說,笑話全集閑暇之際還能看看這些書減壓,對劉昀來說,這個圖書館金手指真的是一個無比貼心的大寶貝。
劉昀一心二用,腦中的書頁翻得飛快。
學完今日的社科類干貨,劉昀停止擼鐵。取過兵器木架上的紅纓槍,一邊舞槍,一邊打開阿加莎的偵探小說abc謀殺案。
看到最精彩的地方,劉昀一槍挑斷龍柏側邊的枝葉,收勢,目光湛湛。
“藏木于林對了,正是藏木于林。”
這幾日他一直在思索,怎么樣才能將改良弩等特制的兵器放在最安全的地方,這個偵探故事的詭計正好給了他靈感。
出了一身薄汗,劉昀敞快地將長槍放回木架,隨意擦去額角的汗,轉身就往門外走。
向部下詢問,得知自己的御用總城建師正在隔壁固陵縣督工,劉昀立即離開治所,騎馬前往。
來到對應的地點,劉昀下了馬,徒步走到河邊。
一路上,陸續有人向他行禮讓道,劉昀溫聲制止,在河畔找了許久,終于找到他要尋找的人。
“馬令丞。”
靠近一看,劉昀發現自家的“將作令丞”馬坤正繞著河行走,并且雙手繞在后背,每一步都像精準測量過一般,一致而刻板。
劉昀弄不明白他這是在干什么,原地觀察了一會兒,還是走了過去。
距離十步的時候,劉昀聽到馬坤在自言自語。
“一千一百零一,一千一百零二,一千一百零三”
每走一步,就會多數一個數字。劉昀腦后的問號如有實質。
這是在數步子
發現劉昀的到來,馬坤停下腳步,兩只腳像是粘在地上,一動不動。
他扭過身子,一種略顯別扭的姿態,和劉昀打招呼。
“世子。”
劉昀走到前面和他面對面“令丞這是在做什么”
“王命我在此修建堡壘,為確定工程大致所需的石料,我以步為尺,粗測路程。”
原來是在用步子當量尺,丈量這片河域。
但劉昀仍然不解“何不使用記里鼓車”
記里鼓車,是漢朝一種專門用來測距離的馬車。可以借用馬車駛過的距離,測量兩地之間的大致長度。
馬坤搖頭“如今郡國內的各縣都在興修土木,記里鼓車造價不菲,我這兒只是初步估算建材,何需使用”
即便陳國這幾年蓬勃發展、物資豐饒,他仍記得多年前的艱難,舍不得浪費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