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昀見馬坤滿頭大汗,連忙遞上水囊與手巾。
他略一思索,努力回憶簡易的測距之法,還真讓他找到了一個。
“找一片平整的木牘,與尺子、筆墨一同拿來。”
劉昀吩咐隨侍,讓馬坤先坐到一邊好好休息。
大約惦記著測量之事,馬坤不肯坐。劉昀知他性子,也不勉強,耐心等人將他需要的東西備好。
不久后,侍從帶著東西回來。
馬坤見劉昀手握木牘,用尺子在自己手臂和眼睛上比劃,不由奇道“世子在做什么”
劉昀測量完馬坤的眼距和臂長,回道“在做簡易版的測距標尺。”
“測距標尺”馬坤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愈加困惑,“那和普通的尺子有什么不同”
劉昀忙著算坐標,無暇解釋“令丞稍待,一會便知。”
按照q眼距d手臂長度d的公式,劉昀將量值為5百,1千,2千,3千的距離分別代入d,分別求出刻度q,標在木牘上。
做好簡易版的測距標尺,劉昀將它交給馬坤,教他如何使用。
“首先,兩手拿著標尺兩端,平舉,視線經過標尺,對準需要測量的另一個端點”
這個測距標尺的原理是相似三角形的等比例特性,用目標點與標尺、目標點與眼距,形成兩個重疊的相似三角形,并直接用標尺上的刻度,得出目標點與人之間的距離。
當然,這個辦法雖然簡單有效,但存在一個大缺點那就是只適合近距離的估測,不適合遠距離的。
拿這個測距標尺給馬坤使用,讓他粗略估算工程距離與建材用量,卻是剛剛好。
馬坤將信將疑地拿著標尺,試著測量剛剛走過的路距。
估算完畢,他大吃一驚,看向劉昀的目光震撼而欽佩。
“世子如此高明的辦法,你是怎么想出來的”
那當然是來自圖書館每一位先人的智慧,來自知識的臺階。
劉昀很想這么說,但他不能暴露“在線圖書館”的存在,只好笑而不語。
眼見馬坤大建造師看他的眼神越發崇敬與灼熱,劉昀額角滴汗,絞盡腦汁,終于找到描補。
“此法并非我首創,而是取自九章算術的勾股篇名為重差之術。”
既然這個標尺的原理就是相似三角形,而漢朝九章算術的勾股篇中正好提到這一原理,那這個名頭還是讓九章算術背了吧。
馬坤嘆道“我等皆知道重差之術,可平日用的,也不過是日輪與影子,不識變通。世子能用小小的木牘做出重差之術,可見聰慧絕倫,老夫遠不如也。”
劉昀抽了抽嘴角“令丞謬贊,小子何以當得”
“世子虛懷若谷,老夫心悅誠服。”
劉昀被贊得一臉麻木,只想走人。
轉頭一看,竟在不遠處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
至此,劉昀徹底失去了表情。
高順不應該在隔壁的陽夏城嗎,為什么會出現在固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