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問題,又是一個兼具哲學性與地獄難度的好問題。
劉昀就知道,未來大名鼎鼎的“荀令”所出的主公統一考試不會那么簡單,第一個主觀題還能用似是而非的隱喻回答一波,這第二個問題,已經從抽象變成具象,如此明確的問題,讓人找不到半點取巧的地方。
正當劉昀苦苦思索的時候,一個木匠挑著兩桶水,從二人身邊經過。
如果劉昀頭頂有個電燈泡,此刻一定會“叮”地一下亮起來。
他喊住木匠“勞煩留步。敢問丁匠可有急事,能否耽擱片刻”
木匠回頭,見是劉昀,連忙放下擔子“有的,有的。世子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當,就是想借你的擔子一用。”
在劉昀的示意下,隨從給木匠塞了一貫錢,木匠連連推卻。
“能幫上世子的忙,是敝人的榮幸,何須這個”
“此為雇金,還請收下。”
在劉昀的堅持下,木匠不好推辭,但他只愿意收下半數,恭敬地讓出扁擔與木桶。
劉昀往桶中掃了一眼,讓人去旁邊的井里汲水,將木桶裝滿,而后言笑晏晏地看向荀彧。
“文若可曾挑過水,不妨一試”
一直安靜守衛在劉昀身側的高順向他投去詫異的目光。
高順與劉昀同進同出了大半個月,深知他對人才的渴望。在高順看來,劉昀一定很想將荀彧納入麾下怎么好端端的,讓人去挑水了
即便秦漢的士人大多文武兼修,并非手無縛雞之力,可挑水這種粗活不會讓對方覺得辱沒嗎
高順深感不解,但他只是守職守責地保持著沉默,安靜地守在一旁,隱隱為劉昀擔心。
荀彧恬然接過挑擔,不帶任何遲疑。
但在挑水行走前,他出言評斷“桶內裝的水趨于盈滿,若就此挑擔,便是行止再小心,也會溢出。”
劉昀點頭“正是如此。若沾濕衣擺,還要勞文若隨我走一遭,到附近的郵驛更換衣物。”
荀彧溫然笑道“這不打緊。只是待我挑動這擔水后,還請世子替我解惑。”
經過幾日的相處,荀彧知道劉昀不會無緣無故地來此一遭,這個挑水恐怕和他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有關。
只是,他目前暫時無法辨明兩者之間的區別,不知最后會得到一個怎么樣的答案。
荀彧擔過沉甸甸的木桶,往前走了幾步。
他看似清瘦,撐起擔子卻并不費力,這幾步走得極平、極穩,仍維持著士人的儀態。
只可惜,確實如他預料的那般。一開始,桶中的水濺出得不多,可在他多走了一段路后,不管之后走得多平、多穩,桶中的水還是隨著行走的動作劇烈震蕩,大量濺到桶外。
在一旁等待的木匠不明白劉昀和荀彧在做什么,他幾次想要說什么,但礙于身份上的局促,一直憋著。如今見這位年輕士子的鞋履被濺出的水沾濕,木匠實在忍不住,小聲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