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竇猗房請人看了陳皇后和劉挽是不是相合,實際的情況劉挽不知內情,從她依然在衛子夫宮里,日常好吃好喝好玩著,顯然結果定是不好的,否則竇猗房都出手了,怎么可能突然改主意。
然竇猗房的身體也在不斷的衰敗,日常時衛子夫都得前往竇猗房宮中侍疾。
從衛子夫疲憊的樣子可以看出,竇猗房的情況算不上好。偏宮中無一人敢討論,然劉徹來衛子夫宮中的時間越來越短,越來越凝重的臉色,情況明顯很是不好。
竇猗房這位太皇太后,她的存在對劉徹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一個壓制著劉徹,既不讓劉徹成為名正言順的皇帝,更會給劉徹下絆子的存在,要說劉徹有多希望她長命百姓不至于,盼著她死,也不會
劉挽想的是,倘若竇猗房去了,接下來劉徹第一個該防的必是王娡這位太后
王娡其人,非同一般。她能以再嫁之身扶持作為漢景帝七子的劉徹上位,誰要是拿她當成傻白甜,以為她人牲無害,怕是連怎么死都不為過。
見過竇猗房的風光,又有了稱制的名號在,如果不是竇猗房在上,王娡必將成為另一個竇猗房。那么竇猗房一去,王娡會不想效仿竇猗房
在劉挽心里警惕著時,竇猗房何嘗不是屏退左右,獨留劉徹一人說起體己話。
“這些年你心里怨著我吧”竇猗房氣息微弱,躺在榻上已然臉色發白的竇猗房沖劉徹伸出手,劉徹將手交到竇猗房掌上,道“祖母都是為了大漢好,孫兒明白的。”
堅定黃老之術的竇猗房有錯嗎
大漢得以休養生息不正是因為推行黃老之術嗎
成果如何
國庫豐盈,百姓皆有余糧,已然是最好的證明。
對與錯,不過是政見不同。劉徹不否認黃老之術適合從前的大漢,但日后絕不適于。
“你年輕,有志氣,你爹當年選擇你成為太子,看中的就是你這份志氣。你和我們終是不一樣的。我們愿意忍一忍,讓一讓,退一退,你不愿意。可是徹兒,不愿也須忍。在沒有足夠的實力前,你得壓下心頭的怨恨,沖動。”竇猗房聽著劉徹奉承的話,很是不以為然,她能不知道劉徹是什么樣的人
劉徹沒有回應,作為一個帝王,他從不認為自己推行新政,改變大漢的局面有何不妥
須知大漢建朝至今六十余年,六十余年的無為而治為大漢收攏了人心不假,并不代表能夠為大漢換來絕對的太平。
忍讓,和親,退避,只會助長匈奴人們的野心,也只會讓各路諸侯蠢蠢欲動。
七國之亂,是他的父親漢景帝為他開創了一個極好的局面,讓劉徹接手大漢朝后,能夠選擇什么時候出擊諸侯,以及匈奴。
“這幾年你忍得不錯。你的忍讓何嘗不是大漢數代皇帝的忍讓。匈奴是大漢的心腹大患,你想對付匈奴我知道,可是你也得明白一個道理,實力不夠貿然出手,我不殺你,匈奴呢他們會放過我們大漢百姓嗎”竇猗房得不到正面回應也不著急,只要劉徹認清一個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