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陰婚,跟我玩碟仙的一個同事還聽過,是他們老家以前發生的,他也說了,結陰婚的活人幾乎都活不長。
陰婚,也叫冥婚,是為死去的人找配偶。
有的少男少女在定婚后,未等迎娶過門就因故雙亡。老人們認為,如果不替他(她)們完婚,他(她)們的鬼魂就會作怪,使家宅不安。因此,一定要為他(她)們舉行一個陰婚儀式,最后將他(她)們埋在一起,成為夫妻,并骨合葬,免得男、女兩家的塋地里出現孤墳。
不過這是以前,后來就不活埋人了,有傷天理。
男女定親后,若婚前男子死亡,女子也要出嫁成親,拜堂時由亡夫姐妹抱“神主牌”和新娘舉行婚禮。新娘從此終身苦守空房,稱上門守節、未婚守孝。有的女子不愿上門守寡,另嫁男人,但人們認為是第二次婚姻,是“斷線女子”。
婚后年節要為她的所謂“前夫”祭祀亡靈。老人們出于疼愛、想念兒女的心情,認為生前沒能為他(她)們擇偶,死后也要為他(她)們完婚,盡到做父母的責任。
其實,這是人的感情寄托所至。舊時人們普遍迷信于所謂墳地“風水”,以為出現一座孤墳,會影響家宅后代的昌盛。當時有些“風水家”(古稱“堪輿”)為了多掙幾個錢,也多竭力慫恿搞這種陰婚。陰婚多出現在貴族或富戶,貧寒之家很少搞這種活動。
這個陰婚的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清末時期,清末民初的北京仍有陰婚風俗的殘余現象,還有個別家庭辦死人與死人結婚的“喜事”,謂之“搭骨尸”,男、女兩家親家,謂之“骨尸親”。
早年,這種“婚禮”的迎娶儀式多在夜間舉行,有時,人們正在安睡之際,忽被街巷里的鼓樂吵醒,原來是“搭骨尸”的。
抬著一頂紙轎子,由單鼓、單號、單嗩吶吹奏前引。
有的則不用這種形式,仍用八抬大轎,全份金燈執事,原來只娶一張女人的照片。三十年代以后,還有仿照“文明結婚”儀式,用西樂隊前導,后邊四個人抬著一個出殯用的影亭,內掛“新娘”照片。
我同事跟我說的這個陰婚是他姥爺給他講的。
他姥爺說蔣介石的親衛,后來逃到了臺灣,后來又回來了,反正是他姥爺見過的陰婚。
這是蔣家“婚事”,說起這事,得交代一下蔣介石的父親。
蔣父名叫蔣肇聰,有三個兒子:蔣介卿、蔣瑞元、蔣瑞青。這里的蔣瑞元,就是蔣介石,也就是說,蔣介石是兄弟三人。
蔣介卿是蔣介石的同父異母哥哥,是蔣介石父親蔣肇聰第一任妻子徐氏所生;蔣瑞青則是蔣介石的同胞親弟弟,即蔣介石親生母親、蔣肇聰的第三任妻子王采玉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