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塞希利婭的幼年時期,她曾兩次來過倫敦。
不過這兩次的經歷都不甚愉快,以至于在10歲被冊封為女伯爵之前,她都再沒來過這座聯合王國的都城了。
而其中最不愉快的一次,她甚至在自己的生日聚會上,和一名陌生的少年一起,將諾福克公爵的長孫打倒在了草地上。
沒錯,如果不是極端憤怒,一個教養良好的小淑女,是無論如何也不該做出這種會受人指摘的行為。
以至于在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塞希利婭的教父阿倫德爾伯爵會責令兒子對她道歉。
阿倫德爾伯爵和兒子亨利勛爵出身的諾福克公爵家族,從來都是英格蘭貴族圈中極為特殊的存在。
只因為在普遍信奉新教的英格蘭,他們一家依舊堅持對天主教的信仰。
即使因為天主教的信仰,讓他們錯失了許多政治上的良機,他們也未曾動搖。
而諾福克公爵的長孫亨利勛爵,則從小就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
對信仰和教條的虔誠,在他的心中幾乎要壓倒一切。
以至于少年時期的他,會在和塞希利婭單獨在花園嬉戲時表示,他希望自殺的第二代倫敦德里侯爵,應該被木刺釘穿心臟。
一位為了英國奉獻一生的外交家,在他輕描淡寫的口吻中,變成了一個罪惡而不堪的暴徒。
而真正激怒塞希利婭的,是亨利勛爵甚至進一步宣稱,所有自殺者的靈魂都該在地獄中遭受永無止境的折磨。
在父親死于自殺的塞希利婭的耳中,這就無異于是世上最惡毒的詛咒了。
或許是為了制止他繼續發表類似的言論,也或許為了捍衛家人的名譽,當塞希利婭聽到這句話時,她直接本能地朝對方揮動了拳頭。
而一名不知道從哪里跑出來的少年,顯然也聽到了他們的對話,并直接出手打倒了亨利勛爵。
當怒火驅散了所有的理智時,小小的女孩和陌生的少年一起,對著口出惡言的亨利勛爵施以拳腳。
然而在憤怒的情緒宣泄完畢后,理智又漸漸回籠。
意識到闖下大禍的陌生少年,很快消失在了花園的迷宮中。
只留下倔強的塞希利婭,一力攬下了所有的罪責。
現在想想,當時的大人們未必沒從亨利勛爵那里問出陌生少年的身份特征。也未必沒推測出那名少年是第二代倫敦德里侯爵的親屬。
只不過第二代倫敦德里侯爵之死,畢竟是被國王和教會蓋棺定論過的無罪。包括公眾也對他的死更為同情和嘆惋。
亨利勛爵的話語宣揚出去,也只會使信仰本來就不受英國新教徒待見的諾福克家族,被推上風口浪尖。
也許是為了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大人們一致決定為他們掩飾了這件事。
而不愿觸怒王室公爵的諾福克家族,也只好強制讓亨利勛爵主動去和塞希利婭握手言和。
在諾福克公爵本人,也再次親自上門道歉后,薩塞克斯公爵和塞希利婭也選擇了暫時壓抑怒火。
這件事,也成了塞希利婭塵封在記憶中的一段回憶。
要不是因為羅伯特爵士的事情,她或許還想不起第二代倫敦德里侯爵之死,更不會猜到那名少年的身份。
而顯然,卡斯爾雷子爵,也因為自己當初單方面的逃避,耿耿于懷了許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