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在9月份歷時半個月的大選中,托利黨一敗涂地,總共只在下議院贏得了四分之一的席位。
輝格黨正式成為多數黨,而格雷伯爵也順勢出任了議會的多數黨領袖。
11月份中,針對愛爾蘭問題,輝格黨在議會發起了對威靈頓內閣的不信任投票。
在幾乎一邊倒的形勢下,對內閣的不信任提案被高票通過。
面對敵對黨派和極端托利份子的同時發難,毫無招架之力的威靈頓內閣被迫解散。威靈頓公爵徹底失去了首相的位子。
11月底,在國王的邀請下,格雷伯爵正式開始組建自己的多數黨內閣。
長達半個世紀的托利黨寡頭政治徹底宣告結束。
與此同時,在英國皇家學會的選舉中,薩塞克斯公爵以119比111的得票數,打敗了天文學家赫歇爾,成為皇家學會的新會長。
英國國內政壇動蕩,歐洲大陸上也未見得風平浪靜。
位于荷蘭王國南部的布魯塞爾,發動了脫離荷蘭統治的獨立運動。
在一番激烈斗爭后,南部諸省宣布脫離了荷蘭,組建自由的比利時王國。
而定居英國的利奧波德王子,考慮到路途遙遠等多種因素,遺憾地拒絕了出任希臘國王的邀請。
不過對于格雷伯爵的內閣和政府而言,利奧波德王子的未來,并非他們眼下所關心的。
一件更棘手的事擺在了他們面前。
在新內閣上任不久后,國王開始授意內閣和議會就王位推定繼承人維多利亞公主的攝政人選一事,進行了商討。
一旦國王蒙主召喚,國家和公主的未來應該被托付到誰的手上
考慮到國王的年老體衰以及公主的天真稚嫩,這個問題很快被提上了日程。
即使在君主立憲的英國,君主的權力已經日漸式微。
但在任命內閣、解散議會和發動戰爭的重大事宜上,還是需要確保有人能協助未來的維多利亞公主,去履行君主的職責。
而在目前的聯合王國,由于身份地位以及血緣的限制,只有四個人被納入了議會的考量中。
公主的三位親叔叔,英國的三位王室公爵,以及公主的監護人肯特公爵夫人。
被肯特公爵在臨終之前賦予了完整監護權的公爵夫人,本該是毫無爭議的攝政人選。
但作為頑固托利分子的坎伯蘭公爵,和作為激進自由主義者的薩塞克斯公爵,都在議會各有一批擁戴者。
在政治力量面前,公爵夫人由親情賦予的天然優勢就沒那么突出了。
至于在英國無甚根基的劍橋公爵,倒顯得有些無人問津。
在眾人的焦灼中,卸任首相一職的威靈頓公爵被召進了圣詹姆斯宮。
在國王專用的會客廳里,即使被賜予了坐下議事的殊榮,威靈頓公爵還是選擇站立回話。
威廉四世審視著眼前這位威震歐洲的名將。
相較于年長4歲的國王,威靈頓公爵的脊背并不見半點佝僂。即使兩鬢已經盡染風霜,他的身姿也依舊挺拔。
盡管二人曾經在政治上有些齟齬,但在這種關系到王室存續的大問題上,國王對于堅定保王黨立場的威靈頓公爵,依然信任無比。
“我想目前的形勢也不用我多說了,韋爾斯利。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作風樸素的國王選擇了開門見山。
兩個政治傾向極端的弟弟都并非國王心中的合適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