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魚一旦絕跡,則有可能導致最初的漁人也因此餓死,破壞了原本「漁人捕魚為生」的規律,因此不合天道。
“夫子的意思是……讓小子毀掉那些魚簍網么?”
蒙仲猶豫地問道,看得出來他對此很舍不得。
見此,莊子便在竹簡上又寫了幾個字:人不為(wéi)己、天誅地滅。
這意思是說,人若不能約束自己的**、提高自己修養,肆意損害天道下的其他物種,那么日后就定然會遭到天道對人的‘報復’。【PS:這才是這句話的本意。】
比如說,濫捕魚苗的漁人,最終將無魚可以捕捉;而大肆砍伐林木,或會導致山洪暴發,泥土沙化。
前人種下‘因’,后人得到‘果’,人(人類)不可能一直違背天道的規律而不受懲罰。
而在這方面,蒙仲的感觸更深,他不得不承認,莊子的眼界與思想,確實超越當世絕大多數人。
并且,莊子自身也是這樣‘約束’自己的。
蒙仲聽說過一則軼事,即發生在莊子與他的好友惠子身上。
惠子即惠施,年輕時就趕赴魏國成為魏國的國相,在擔任魏相期間,惠子返回宋國蒙亳、商丘一帶,當時他的隨從前呼后擁,又有無數宋人爭相前來圍觀,這讓衣錦還鄉的惠子顯得意氣風發。
而那時,曾經因為一句「莊子或將取代您擔任魏相」的流言,就讓惠子在莊子前往魏國探望他時嚇得魂飛魄散,繼而派兵在整個魏國搜捕莊子的那位莊夫子,他又在做什么呢?
當時莊子正穿著麻布所制的衣物坐在河邊釣魚。
期間,他先釣到一條大魚,隨后又釣到幾條小一些的魚。
而最后呢,莊子按照自己的胃口,留下一條最適合的魚,將其余的魚都倒回了河里,然后背著魚簍、帶著釣竿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回想起這則軼事,蒙仲立刻回到河邊,將魚簍網收起帶到莊子面前,當著后者的面將其摧毀。
見此,莊子面露一副「孺子可教」般的表情,贊許地點了點頭。
此時此刻,莊子其實仍覺得眼前這個叫做蒙仲的小子心機很重,對于功利也很執著,但莊子亦不否認此子的真誠一面,比如方才此子營救他時的急切、擔憂,包括將他救上岸后立刻主動脫下衣服給他披上的這份善良。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孩子。
莊子在心底暗自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