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宋國即將與齊國展開的這場戰爭,便被惠盎、薛居州等人視為磨礪這位太子殿下的磨刀石,只許勝,不許敗!
次日,也就是四月初四,太子戴武率領五千名宋國士卒,浩浩蕩蕩前往薛邑。
同期,宋王偃亦下令國內的景敾、戴不勝、戴盈之這三位軍司馬,各率一軍兵力前往薛邑,加上太子戴武率領的軍隊,合計約三萬五千兵力。
不可否認,單憑三萬五千兵力就想抵擋住齊**隊的入侵,這還是頗為勉強,不過無妨,畢竟宋國暫時還未征召國內家族的族兵,一旦齊國正式對薛邑用兵,宋國自會第一時間下令征召國內各家族的族兵,湊合兩三萬還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話說回來,縱使加上兩三萬各家族的族兵,合計約六七萬軍隊,這足夠抵擋齊國的進攻么?
說實話,蒙仲對此也無從判斷,畢竟目前還不清楚齊國對宋國用兵的規模。
但考慮到燕國的十萬大軍輕而易舉就被齊國的軍隊給挑翻了,蒙仲猜測齊國的出兵人數應該會在十萬左右。
然而隨后的事實證明,蒙仲還是低估了齊王田地的報復心,以及其決心收復薛邑的決定。
四月初九,齊國出兵兩路攻伐宋國,其中一路從「徐州」出發,約五萬士卒;而另一路,則從齊國本土橫穿魯國的費邑,約十萬士卒。
兩支軍隊合計兵力十五萬,假稱三十萬,浩浩蕩蕩朝著宋國的薛邑而來。
當得知齊國起兵三十萬前來進犯,宋國大為震動,雖然宋王偃與惠盎等宋國君臣都知道齊國的這三十萬大軍必定夸大其詞,但當看到細作送來的情報中寫著諸如“遮天蔽日”、“遍布山野”、“無邊無際”這類詞時,他們心中愈發緊張不安。
更糟糕的是,太子戴武缺乏統帥軍隊的經驗,縱使有景敾、戴不勝、戴盈之幾位經驗豐富的軍司馬在旁協助,卻也難以避免初戰就在齊**隊手中吃了虧,沒過幾日就丟掉了半個薛邑,只能退守「靖郭」城。
沒辦法,因為與當年宋國擊敗齊國的情況不同——當年宋國之所以能擊敗齊國,奪取了齊國五座城池,那是因為當時齊國的名將田章統率著近十萬的齊**隊離開了齊國境內,聯合魏韓兩國的軍隊正在攻伐秦國的函谷關,根本不在國內。
而此番齊國攻伐宋國的軍隊中,卻有名將田章以及他麾下那支擊敗了秦國的強勁軍隊。
不得不說,想要抵擋住齊國此番的進攻,這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月二十六日,當得知太子戴武在前線作戰失利后,蒙仲說服了義兄惠盎,旋即在后者的推薦下,宋王偃允許他前往戰場協助太子戴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