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此言,惠盎微微一笑,壓低聲音說道:“莫以為太子是看在你乃我義弟,亦或你乃莊夫子弟子的面子上向你回禮,縱使一般平民,太子亦會回禮。”
『真的假的?』
蒙仲、樂毅、蒙虎三人皆用不可思議的表情看向惠盎。
畢竟在這個年代,似太子戴武這等身份的王族子弟,有幾人能做到禮賢下士?更別說禮賢平民。
“這是千真萬確的事。”
見蒙仲、樂毅、蒙虎三人皆露出震驚之色,惠盎似乎有些得意,捋著胡須笑著說道:“這皆是那位薛大夫的功勞啊!這也是愚兄為何如此敬重薛大夫的原因。”
說罷,他轉頭看向正在屋外迎接賓客的太子戴武,由衷說道:“我宋國的將來,就托付在這位太子身上了。”
聽聞此言,蒙仲、樂毅、蒙虎三人亦轉頭看向太子戴武。
他們必須承認,雖然他們暫時還未感覺到這位太子的個人魅力,但至少他們并不排斥為這樣的君主效力,畢竟太子戴武做到了對他們的尊重與禮遇——雖說禮賢下士是上位者應具備的品德,但平心而論并非人人都能辦到,更別說將此事作為一種習慣。
至于禮賢平民,那更是鳳毛麟角。
比如說薛公田文,雖然被人推崇蓄養三千門客,但此人對平民就不完全像對待士者那般。
想了想,蒙仲低聲說道:“倘若太子真能做到禮賢平民,那么他必然能得到民心……”
“是矣!”
惠盎微笑著點了點頭,旋即再次用充滿期待的目光看向不遠處的那位太子。
平心而論,雖然惠盎輔佐宋王偃,君臣二人亦相得益彰,但對于宋王偃有時候的一些做法,惠盎還是有所不滿的。
就比如當年宋王偃深恨滕人協助滕虎抗拒他宋**隊,因此在攻破滕城后,曾一度決定屠盡城內的滕人,似這般草菅人命的做法,惠盎就極為排斥,因此當時他毫不退縮,以強硬的態度說服了宋王偃改變主意。
而太子戴武,則是惠盎、薛居州等人這些年精心教導的儲君,在教導太子戴武這件事上,惠盎與薛居州等人就跟趙國負責教導趙王何的老師肥義那般,非但絲毫不敢怠慢,同時也不允許任何居心叵測之人教壞太子,堪稱是不遺余力。
在惠盎與薛居州等人的共同努力下,他們終于教導出了一位讓他們感到非常滿意的儲君,甚至于這位儲君,就連儒家圣人孟子都對其抱持極大的期待,期待著戴武在日后成為宋國君主后,推行他孟軻所主張的仁政。
而現如今,趙國發生劇變,宋國即將面臨來自齊國的巨大威脅,考慮到宋王偃年勢已高,精力可能跟不上,因此薛居州在經過與惠盎的商議后,準備將太子戴武正式推到臺前,讓這位太子殿下嘗試肩負起整個國家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