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感謝“幽月起風”書友打賞一萬起點幣~』
————以下正文————
“……故今以白起取代向壽為帥,諸將可有異議?”
時間回溯到數日前,秦國的穰侯魏冉親自來到伊闕戰場的前線,在秦軍帥帳中當著所有將領的面,代秦王嬴稷傳達了「委任白起為帥」的王令。
『白起?』
『只不過是靠詐術奪取了一座新城而已,憑什么成為諸軍主帥?』
『嘁!寸功未立時便被封左庶長,如今又被任命為諸軍主帥,這個白起還真是好運!』
在聽到穰侯魏冉的話后,帳內諸秦國將領腹誹紛紛,但卻沒有人膽敢提出異議。
原來就在于他們不敢違抗魏冉。
穰侯魏冉,此人乃是當今秦王嬴稷的母親宣太后同父異母的弟弟,自楚入秦后成為秦國大臣,此后因擁立外甥秦王有功,被封為侯,且獲得穰邑作為失邑,故而世人稱其穰侯。【PS:侯的爵位比君高一級,已是當時最高的名爵。】
當初趙主父還活著的時候,趙國的遣臣樓緩一度取代魏冉作為秦國的國相,但趙主父事后,秦國立刻罷免了樓緩,再度改以魏冉為相,再加上其姐宣太后的影響力,以至于穰侯魏冉如今在秦國可謂是權勢滔天,臣子當中無人能及。
如今,穰侯魏冉明擺著要提攜白起那個年輕將領,縱使帳內其余秦將心中不服,亦無可奈何。
『難道向壽將軍對此也無異議么?』
帳內諸將紛紛將目光投向向壽,以為向壽會站出來解釋兩句,畢竟在大部分秦軍將領們看來,向壽此番擔任主帥,其實還是做的不錯的,至少并沒有什么疏漏讓對面韓國的主將暴鳶有機可趁。
但出乎意料的是,向壽從始至終笑而不語,仿佛是對魏冉以白起取代他一事毫無意見。
見此,帳內諸將也就只能接受了被白起那名剛剛二十出頭的年輕將領所統帥的現實。
“看來并無異議。”
在環視了一圈帳內的諸將后,穰侯魏冉用不容反駁的語氣說道:“既然如此,白起,你即日擔任主帥之職,執掌全軍十三萬軍隊!”
“喏!”白起神色嚴肅地抱拳接令。
片刻后,當日的軍議會結束,帳內的秦軍諸將紛紛離開,只剩下魏冉、向壽、白起三人。
此時,向壽長長吐了口氣,笑著說道:“我總算是卸下了肩上的千斤重擔……”
他這話可不是自我解嘲,事實上,向壽也是個有自知之明的將領:倘若讓他帶著幾萬秦軍攻打某座城池,那他向壽倒也可以勝任,但像眼前這種動輒兩方投入幾十萬大軍的大規模戰爭,那他就不能勝任了。
首先他沒有足夠的魄力在這種規模的戰爭中做出種種決策,其次,他也欠缺克敵制勝的奇謀,就像公孫喜對他的評價那般,他只是一個只會按部就班帶兵進攻的將領,一定能打贏的戰爭,那多半不會打輸,但不一定能打贏的戰爭,他也未必能夠取勝。
就這么回事。
如今魏冉帶來了秦王嬴稷的命令,改任白起為帥,事實上向壽亦為此暗暗松了口氣。
在聽到向壽的話后,穰侯魏冉沒好氣地瞥了他一眼。
或許有人會覺得,魏冉在秦王嬴稷面前推薦白起取代向壽,因此可能魏冉與向壽的關系并不好。
然而這么想就錯了,魏冉是宣太后的弟弟,而向壽是宣太后娘家的親戚,這二人在秦國其實是一個陣營的,皆屬于宣太后一黨。